〈地球氣候〉熱浪危害大 發展海綿城市為要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2/06/15 10:59 點閱 2029 次

今年受東北風及梅雨鋒面的影響,臺灣經歷了一個40年來最涼爽的5月,與去年同期高溫炎熱,形成強烈的對比。若再與南亞、南歐、美國中部高達40℃以上的熱浪對照,我們實在是非常的幸運。然而,進入6月,臺灣已經出現大於39℃的高溫紀錄;過了夏至,我們仍然要去面對無法迴避的襖熱夏天。

氣候科學的共識是明確的:氣候暖化將導致更頻繁、更強烈、更持久、以及更難預測的破紀錄高溫。熱浪的日益頻繁及提早臨到,對經濟和健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做好因應高溫熱浪的調適,與減碳排是同等的重要。

熱浪危害性命

熱浪會破壞公共交通系統的順暢,也會導致電力需求高升,陷入嚴重電力供應不足的危機,造成可觀的經濟損失。在公共衛生方面,風險更大。世界衛生組織就警告,高溫的致死率比其他類型的極端天氣都高。例如在美國,每年平均有600多人死於極端高溫;相比之下,颶風平均奪走46人的生命。

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開始大量排汗,剛開始是肌肉痙攣和皮膚潮紅,接著出現噁心、嘔吐、虛弱甚至昏厥中暑等症狀。如果不迅速降溫,長時間脫水,會給心臟帶來更大的壓力,並損害如腎臟等其他器官,死亡率高達80%。

老年人、兒童和慢性病患者特別容易受到熱傷害;戶外勞動者與運動員,每天會暴露在可能致命的高溫下數小時,當然更是高危險群。

炎熱影響睡眠

由於氣候暖化和熱島效應,不但夜間比白天升溫得更快,晚上也無法顯著降溫。近期的研究指出,高溫會使我們難以入睡,導致淺眠、失眠日益嚴重,睡眠品質不好,健康自然受到影響。

這種隱性的健康危機有群體的不均性。一般來說,老年人的睡眠損失是年輕人的2倍;低收入國家比高所得國家高出3倍;當每天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升高50%。

長遠來看,在本世紀期,高溫熱浪現象只升不降,隨著睡眠短淺的積累,風險繼續增高,這是不能忽視的健康危害。因此瞭解如何保持涼爽,並避免與高溫相關的健康危害,比以往都更加重要。

高溫下自保

使用空調是最有效的降溫方式,但是無法治本。因為大量使用空調,會使周邊環境產生龐大廢熱,化石燃料的供電系統也抬高碳排放,造成暖化加劇的負面循環。如果無法使用空調,或者在戶外工作,要盡量尋找陰涼處,經常休息和喝水。

將身體浸入水中,使皮膚濕潤,是保持涼爽的另一種方式,特別是在炎熱,乾燥高溫或停電期間。陽光直射會讓皮膚更熱,所以也要盡量要穿長袖和寬鬆的衣服來保護遮蓋。

夏季又到了,政府和社區必須有防熱浪的短期和長期行動方案。長期而言,城市海綿化是十分急迫的工程;短期來說,建立有效的預警系統,加強公眾的認知,更要關注到社會上最脆弱的人群,他們往往受到不成比例的影響,這是政府施政的優先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