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談音樂》剝開你內心殼的春之祭

蕭旭岑 2022/06/07 06:38 點閱 1599 次

德國大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向德國現代舞大師碧娜・鮑許(Pina Bausch)致敬的紀錄片《PINA》,是每位影像愛好者必看的經典。最近推出10周年數位紀念版,上週在台灣上映,我特地去了看了3D版本。

大師向大師致敬

溫德斯不愧是大師,他以烏帕塔芭蕾舞團(碧娜・鮑許創立)成員的表演與回憶,透過各種極具巧思的設計與鏡頭,向對這位現代舞大師最高的敬意。就算觀眾完全不懂現代舞,也可以藉由溫德斯的鏡頭,深刻理解體會碧娜・鮑許的舞蹈,每一個緊繃、蜷曲、顫動的肢體動作中,傳達出無法言說的七情六慾。

沒想到,除了影像衝擊,我還被熟悉的音樂狠狠地撞擊得體無完膚。

被音樂撞擊

那音樂就是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1910-1913年間創作,為芭蕾舞劇寫的管弦樂作品《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

《PINA》一開始,溫德斯用了頗長的篇幅,呈現碧娜・鮑許編舞的《春之祭》。這是我第一次看這個被譽為史上最佳《春之祭》編舞的版本,充滿原始、狂野、蓄積的暴力,我深感震撼,心醉神馳,甚至情不自禁在戲院裡微微的指揮(當然是極細微不干擾到他人的動作)起來。

《春之祭》明年就要首演一百一十週年,1913年5月29日,《春之祭》在巴黎香榭麗舍劇院首演時,一向習慣悠揚優雅樂音的聽眾,聽到前所未有的怪異旋律與節奏,非常生猛、野蠻、瘋狂,或許挑起了平時衣冠楚楚的聽眾內心最直接的情緒,居然造成台下「暴動」,甚至大打出手,後來史特拉汶斯基還被迫離開觀眾席。

春之殺戮?

這場首演已經成為音樂史上不朽的傳奇,當時媒體還笑稱,當晚的演出並非「春之祭典」,而是「春之殺戮」(Le Massacre du Printemps)。史特拉汶斯基以天才的作曲手法,將樂曲音響效果與節奏逼到極致,逼出音樂近乎失控的衝突與張力,甚至以挑釁與暴力的音樂語法,召喚出人們內心最原始的恐懼。

到底《春之祭》的主題是什麼?看樂曲的副標題就很清楚:「俄羅斯異教徒的圖畫」,就是「異教徒」的祭典儀式,以少女獻祭的舞蹈。全曲分為「大地的崇拜」與「獻祭」兩大部分。史特拉汶斯基決心做出革命性的音樂,不走傳統優美優雅的老路,他選擇了爭議性的主題,讓音樂呈現狂野原始的樣貌。

結合音樂與舞蹈

碧娜・鮑許編舞的版本中,最後被選中的小女孩穿上紅衣,從最初的怯懦恐懼,最終將自己的身體完全釋放,投入瘋狂舞蹈中,將史特拉汶斯基的音樂傳達得淋漓盡致。當初這首為芭蕾舞團創作,尼金斯基編舞的作品,徹底將音樂與舞蹈結合在一起,融合得近乎完美。

最具革命性的曲子

《春之祭》是我所聞,最能「剝開你內心深處的殼」的音樂。古往今來,沒有一首曲子能有如此直接、狂放到近乎野蠻的力量。二十年前,古典樂評家票選「史上一百首最具革命性的曲子」,《春之祭》高居榜首,而且歷久彌新。

說到《春之祭》版本,有太多名演傳世,大師卡拉揚、伯恩斯坦、阿巴多、海汀克等都有留下精彩錄音,首演的大指揮家蒙都也很精彩。

我個人偏愛日本指揮大師小澤征爾的「抓狂」版本,但還是必須推薦史特拉汶斯基晚年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這樣劃時代的偉大作品,有留下作曲家的「夫子自道」,愛樂者怎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