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隨筆〉高行健與賴聲川的執著

胡為美 2022/05/31 12:58 點閱 1713 次

西元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先生,是我很欣賞的一位作家,「一個人的聖經」此書,就是出於他的手筆,當年我被此書書名吸引,買回家仔細閱讀,書裏細節不復詳記,只記得閱讀後的悸動。

高行健的作品

那時他以「靈山」一書,剛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是華人獲此舉世矚目世界文學巨獎殊榮的第一位,他在此書中藉著第三人稱【他】,把人的脆弱寫得極其真切,卻把書名訂為「一個人的聖經」,令人不解。

寫作此書時,他已經歸化為法國公民,用母語中文寫成,將他個人離鄉背井,漸行漸遠的心路歷程,分成兩段對照行文,是一部紮實的歷史見證,悲愴的詩意透過與女友瑪格莉特的交流互動中無處不在,處處以含蓄憐憫的文字叩問生命。提醒自己,也告訴讀者,要珍惜生命的瞬間,活在當下,走出各種陰影,獲得生命的自由。

今年5月28日,我與幾位女友連袂出席中華聯誼會在北加州華僑文教中心密必達市( Milpitas)舉辦的一場「賴聲川與你共度一個談夢的下午—從話劇到歌劇紅樓夢。」 見面會。這是響應舊金山灣區,預計在六月中旬推出七場由賴聲川執導的英文歌劇紅樓夢的暖身活動。

賴聲川的心路歷程

賴聲川用他低沉渾厚的嗓音,將他的成長歷程與他記憶中親身參與的70年代,娓娓道來,全場幾乎是屏住呼吸,聽他説話,當他說道「 1970年的台北,是全世界最精彩的都市,這個時代不寫下來,也就會消失到逐漸連記憶也沒有了。」 聽到此話,在場多人相視一笑,心有戚戚焉。我突然想起了高行健,他比賴聲川大一輪有餘,但是發揮己長,紀錄下自己所處年代的使命感卻是相同。

高行健常年居住在法國,著作等身,他的作品與劇本,早已譯成多國文字出版 ,在歐美很受尊重與歡迎。而賴聲川出生在寶島台灣,他1976年從輔大畢業,當時台灣社會整體生命力正在蓬勃上升,只要努力,前途有無限可能,他決定出國留學,到柏克萊加大學習戲劇藝術,五年的打工生活,拓展了他的國際觀,與對社會現實層面的認知,對他日後從現實出發的編劇創意,幫助很大。

他這段美國求學歷程,見識到柏大學府學術自由下的嚴謹認真,很受啟發,拿到戲劇學博士學位之後,返回台灣,教學之餘,在戲劇藝術天地深耕,成就斐然。代表作【寶島一村】,【那一夜,我們説相聲】,【暗戀桃花源】在中港台都廣受歡迎。

灣區的「紅樓夢」

談到即將在舊金山歌劇院公演的英文版紅樓夢歌劇(Dream of the red chamber),「藝術一直在成長,此劇六年前已經首演,在此時重排,班底多半調整為亞裔,許多細節也做了修正,導演起來感覺很順手。」編劇黃哲倫把主線定位在三角戀愛,原著40餘位主角濃縮成7位,120回的情節因此可以精簡到140分鐘。唯一遺憾的是工會規定演員工時每80分鐘要休息10分鐘,排練情緒常因此被打斷。

『劇場從來不是只為娛樂,以希臘的劇場為例,他不會單一存在,你仔細看看,旁邊一定有神殿』。賴聲川語重心長,他已把自己的12部劇作翻譯成英文,下一步呢?

從高行健到賴聲川,從他們的作品與談話中,我感受到他們的專業與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