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2050淨零太遙遠 先把2030 減排做到

醒報編輯部 2021/11/28 12:07 點閱 922 次

年底1218四大公投中的「重啟核四」與「珍愛藻礁」與台灣的能源政策有關,因此儘管這2項公投領銜人的背景完全不同、對能源的主張也不盡相同,但不可諱言,這2項公投的結果其實是互相牽連的,因為它們都與民進黨政府的2025非核家園政策有關。

COP26新目標

2015年實施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目前正在進行修法,為了因應新的要求,政府除了預計將法案名稱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之外,也終於決定將「2050淨零碳排」寫入法中,以宣示政府達到淨零碳排目標的決心。

不過,就在蔡政府做成這項決定沒多久,國際減排的目標又向前邁出一步。在剛結束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中,與會各國簽署了《格拉斯哥氣候協議》,明確要求,在達到2050淨零排放之前,要先在2030年達成碳排減少45%;而為了要達到這個目標,各國需要提出更積極的減碳目標。

換言之,現在減碳的挑戰已經不只是在2050要做到淨零碳排,因為對大部分關心這個議題的國家來說,這應該已經是個「基本款」了,大家當然應該列入國家目標中,現在各國更關注的是2030的目標。

應明確2050政策

2050有點遙遠,到了那時,現在在檯面上的領導人別說是不是還在其位,連是不是還在人間都很難說,或許有人是畫畫大餅充數;但2030就不一樣了,這不過就是8年多以後的事,是不是信口開河,很快就可以見真章。

按蔡政府的政策,到2025年,燃氣發電占比50%、燃煤30%,火力發電合計占比高達80%,碳排肯定居高不下,怎麼可能達到2030減碳45%?更何況,許多專家學者預期,蔡政府2025綠電占20%的目標非常困難,屆時恐怕火力發電的占比還會更高。

按照《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所訂定的長期減量目標: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50%以下。為做到這個目標,環保署另外訂有以5年為一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分別是第一期(2016-2020年)減量2%;第二期(2021-2025年)減量10%;第三期(2026-2030年)減量20%。

碳排不減反增

2050年減排50%當然已經遠遠不足國際要求,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承諾,修法時會把目標改為2050年淨零排,看似追上國際,問題是要怎麼做到?依規畫,第一期應碳排須減量2%,但是據環保署近日公佈的資訊,第一期碳排增加了2.7%,不減反增,連這麼低的目標都做不到,2030減排45%這個國際新共識,對台灣來說,恐怕是天方夜譚。

行政院在2020年組織各個部會,成立了「淨零排放路徑專案工作組」,並預定在2021年11月提出「淨零情境願景」,也是外界所期待的減碳路徑,根據這個路徑,大家才知道政府如何達成淨零碳排的各個期中目標。不過,截至11月25日,專案工作組還沒有提出這個願景路徑。因此,蔡政府到底有沒有足夠的決心和適當的措施,達成目標,老實說,外界存疑的人不少。

先別急著宣示2050了,政府還是先告訴大家,2030要如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