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基隆交通打迷糊仗 誰來監督施政?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1/11/04 18:30 點閱 1330 次

近來基隆捷運又成了媒體焦點,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基隆市長林右昌對槓。不過在政治口水之外,選在九合一大選之前,各地縣市長是該捫心自問,當年的政見從上任到現在,到底執行多少?跳票多,還是政績多?

停留在部會規劃

基隆跟台北脣齒相依,交通問題早就是歷任市長的軟肋,林右昌從選舉到就任,到現在也已經兩任了,當初拿來當政見的基隆台北通車方案,基隆到底是要地鐵、輕軌還是台鐵?居然至今還在評估階段,實在說不過去。

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抨擊,其實只是插曲,關鍵還是基隆跟交通部到底進度到哪裡?沒想到從柯文哲爆料至今,交通部除了嗆聲之外,居然跟宜蘭高鐵一樣,一天一方案,一天一辯解。

交通部還好意思說早有方案,如果從幾年前就一直有持續的規劃,拖到這幾天還這麼多變數,到底是基隆跟交通部的效率太差,還是根本沒有規劃?不然不可能到這幾天,方案還在一改再改。

更誇張的是,這些方案還是停留在部會規劃的層次,連跟在地民眾的溝通沒有展開。這些方案拿出來根本就是自曝其短,哪裡是甚麼成熟方案?

誰監督縣市長?

在台灣已經有很多監督政黨或政治人物的民間團體,但是對於當選人的政見追蹤跟落實進度,卻遲遲沒有辦法建立全面性的資料,讓民眾投票前可以參考。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政見落實比例太少,一旦全面追蹤,恐怕會讓政治人物遍體麟傷。也正因為如此,才會讓政治人物食髓知味,選前大開芭樂票。

對於政治人物的監督,不該停留在當下的政治攻防跟口水當中,而是應該提升到政見跟政策的層次。例如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自己當年提出社會住宅,八年要蓋五萬戶,結果至今只有不到兩萬戶。

他卻說是:認清事實,因為實際蓋下去發現困難太多。其實這都是只是托詞,簡單講就是跳票。可以解釋難處,但是不必找藉口,如果實際困難就可以跳票,那柯文哲怎麼好意思批評基隆市?

說過的話不負責

負責應該是政治人物的習慣,而不該是特例。建立起可以被追蹤的政見進度,除了民間團體的監督,更應該是政治人物自我的要求。欠的債總是要還的,這次公投之所以慘烈,不在於命題本身多麼困難刁鑽,而是它反映出為藍綠政治人物過去與現在的發言,往往判若兩人,兩邊的命題一變再變,最後只好用公投讓民眾來決定。這是政治人物的悲哀,也是人民的不幸。

選舉馬上又要登場,民眾如果惑於政治人物眾口鑠金,不如拿出這些政治人物過去所開立的政見,有幸於現在網路世界的方便,要找出過去的政見並不難,簡單對比就知道這個政治人物的執行力如何?

如果立委議員習慣於監督政府,那它們自己也該被民眾檢視,至於手握行政權的縣市首長,更該被好好監督,不然跟空口套白狼有甚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