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公投看輸贏不看是非 恐輸了台灣

醒報編輯部 2021/11/01 17:43 點閱 972 次

疫情緩解之後,台灣的政治口水快速地復活,是非標準人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年底馬上要迎來的四大公投,藍綠吵翻天,但更遺憾的是口水多,討論少,這種訴求藍綠認同,而非理性論辯的決策過程,實在讓人憂心。

「善變」還是「應變」?

核四、美國萊豬、公投綁大選跟藻礁,每個議題都在台灣討論了十年以上。不可諱言,現在的藍綠政黨,過去跟現在的立場都迴然不同,如果只是罵別人「善變」,說自己是「應變」,這種玩文字遊戲只會沒完沒了。距離公投還有一個半月,現在就開始扣帽子,那也未免太快放棄溝通。

對於核四,到底其他的能源夠不夠用?可以怎麼用?因為現在的經濟局勢又不一樣,各國都呈現能源欠缺的跡象,要辯論也應該建立在最新的時事上。事到如今,還在說藍綠當年誰怎麼說有甚麼用呢?當年的局面跟現在早就完全不同。拿著過去別人的話柄,或許可以逞口舌之快,卻不能改變現在的情勢。

執政者應讓選舉流暢

其中,公投綁大選,最引人費解。上次大選是因為跟公投一起,造成投票時間太長,甚至有的地方已在開票,還有地方仍在投票,引來選舉不公的問題。

其實這相對其他三個問題都好解決,首先是改良投票方式或是增加投票站,例如投票站可以將公投跟選舉分開,投票者可以就自己的需要,決定投完選舉票後,還要不要繼續領公投票。也可以加開投票站,自然可以分散人潮。

敏感的是公投綁大選容易對執政者造成極大的壓力,畢竟會公投的題目大都是跟執政者不同的方向。

現在為了一次公投的問題,禁止兩種選舉綁在一起,就時間成本來說,未必比一次選舉來得好。身為執政者有義務讓選舉更為流暢,但是在民主的前提下,一昧禁止公投綁大選,恐怕反而引來不必要的政治猜忌,對執政黨更不是加分。在這種技術問題上對峙,而不是尋求解決方案,也讓執政與在野的地位對調了。

承認立場的轉變

另外反萊豬跟藻礁公投,都涉及嚴肅的對美外交跟國民健康、電力能源跟環境保護的兩難問題,動輒將對方妖魔化,並不會讓自己自動神聖化。只能說兩者當中取其輕,這需要對反對者更多的理解,也需要支持者更柔軟的溝通。

原本在公投之前,政府的態度還相對較軟,沒想到等到公投成立,反而變成全面焦土抗爭。

政府要把眼光放遠一點,執政者要考慮的不只是公投,還有公投後的施政,可以預期目前公投雙方旗鼓相當。難道真的要跟一半的國人為敵?身為執政者應該三思再三思。

不論是藍綠白,期許政黨跟國家的領導人,在討論的時候,聚焦在議題,而不是指責。這陣子的討論,各陣營都不斷在強調對方的昨是今非,至於自己立場的轉變,幾乎鮮少討論,這種顧左右言他的討論,是不可能達成社會共識,也不會讓真理越辯越明。

台灣面臨中國威脅已經很兇險,如果內部還這樣彼此分化,就算公投結束、其中一個政黨贏了,台灣整體也是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