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舉世滔滔,台灣是幸福之地?

戴肇洋 2021/10/07 15:38 點閱 1059 次

最近,國內隨著五月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之轉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持續放寬管制,加上政府發放「五倍振興劵」的啟用,以及相關部會共襄盛舉推出各類「消費劵」之配合,讓社會似乎即將揮別因防疫而受到抑制多時的陰霾,重新展現內需消費動能。

文青語彙難有共鳴

誠如稍早之前,9月28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出席立法院會,在其施政報告中,特別針對防疫工作自我評價指出:台灣是「舉世滔滔中的幸福之地」,甚至將台灣讚譽為:「絕望之冬也是希望之春,危中有機;台灣子弟在疫情最艱困的時刻中最完美的演出,成為黑暗之中最絢麗的火炬」。

從這些話語中顯示,蘇揆幕僚絞盡文思緒,透過文青語彙,將其處理防疫工作以來所呈現出來的自我感覺良好之思緒赤裸加以描繪,確實不易。不過,民眾恐將未必與蘇揆所描繪的華麗詞藻一樣之感覺。

防疫悖乎常理

亦即從政績的角度來說,防疫表現良好與否,並非透過華麗詞藻加以堆砌包裝,而是民眾內心感受;如果呈現口碑,以蒼白的語彙,即可讓民眾的內心感同身受。換句話說,在肯定政府防疫工作所付出的努力的同時,卻又難以苟同其在防疫政策上,往往因政治民粹考量而屢屢違逆常理作為。

這些事實,乃是政府團隊對防疫的自我感覺良好,難以取得多數民眾認同按讚癥結所在。

另一方面,雖疫情波及許多商業受到管制,或是被迫調整交易模式,甚至暫停營業;但在歐美景氣復甦需求劇增、新興商機持續活絡等利多加持下,外銷訂單、出口貿易等指標無不呈現亮麗數據,使得國內、外經濟預測機構無不樂觀展望台灣經濟成長坐五望六,讓政府高層再三宣揚為過去20年來最佳表現,甚至超過亞太其他小龍。

勞動市場緊扣需求

不過,在這些春燕喜訊的背後,卻又難掩近年以來,尤其在疫情干擾下極易被忽略、卻又可能衝擊經濟成長的社會危機。

這些包括:勞動市場呈現型態轉型與需求衰退共伴現象,造成失業人數不斷增加;畢業初入社會青年職涯發展面對挑戰,較之以往更加嚴峻;所得分配不均逐漸擴大,受僱員工並未分享經濟成長果;家庭財富結構從中產階級減少的「M型」化,轉型為集中少數高端所得的「L型」化等現象。

因此,政府與其大肆宣揚防疫表現,不如認真思考疫情在短期內不易結束下,更加需要針對上述被忽略、卻又可能衝擊經濟成長的社會隱憂,研擬更超前部署的社會安定政策,如此始能讓台灣呈現舉世滔滔的幸福之國度。

如果始終陷入自我感覺良好,卻又忽略這些社會危機對未來台灣經濟的威脅,屆時恐將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