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人權不平等 年輕人憂打國產疫苗

劉東皋 2021/07/04 16:38 點閱 3456 次
國產疫苗在沒有經過三期檢測及國際認證前,很多年輕人對施打國產疫苗沒有信心。(中央社)
國產疫苗在沒有經過三期檢測及國際認證前,很多年輕人對施打國產疫苗沒有信心。(中央社)

【台灣醒報特派員劉東皋特稿】疫情凸顯了階級意識,也逐漸造成世代不公,多數年輕世代恐成為這次「疫苗人權」不公的受害者。台中市日前在開放民眾排隊打疫苗殘劑時,有許多年輕人排隊趕打疫苗,一位打到疫苗的年輕人說,他對國產疫苗沒有信心,寧願早一點排隊打國外疫苗。最近台中市府也傳出,一些年輕公務人員很擔心他們必須施打國產疫苗。

疫情凸顯人權不等

市府公務系統流傳,照目前的疫苗的進口(包括捐贈)與採購進度,多數年經非第一線防疫公務人員,依照分類排序,都是排在最後一類;而國外進口疫苗打完後,勢必只剩國產疫苗,但國產疫苗在沒有經過三期檢測及國際認證前,很多年輕人對施打國產疫苗沒有信心。

自防疫三級警戒以來,陸續顯現了社會現實面,不同階級、不同產業、乃至不同年齡世代,在台灣原來是有不同人權等級的。去年原本有很多在歐美僑居或在中國大陸工作的台灣民眾,紛回台避「疫難」,今年這些人以及有辦法的人,又飛回海外避險以便施打疫苗。

生命保障是基本人權

而多數為工作、家庭打拼的年輕人,只能乖乖在台灣等著打疫苗。問題是,台灣政府採購疫苗的緩慢無力,導致疫苗遲未能進口,中央政府也拿不出具體說明。然而,可確定的是,中央堅持採購的3千萬劑疫苗中,必須有1千萬劑是國產疫苗!

曾任蔡政府首任行政院長的東洋製藥董事長林全,早於去年底就有機會採購3千萬劑國外疫苗,如今許多年輕人為此扼腕,若林的3千萬劑採購確定,他們可以不必淪為國產疫苗的實驗品。在年輕人心目中,打疫苗和愛台灣無關,而是和生命權、生存權有關。

網軍壓制言思 年輕人恐反撲

政府長期標榜民主與人權,但似乎只重視政治人權,實際上還有各種經濟、教育、基本工作與生存權等,都需要有人權,而不只是政治;如今,包括言論自由,受到相關部會豢養網軍的影響,動不動就出征不同意見者,也造成實質寒蟬效應。年輕人的思想與言論,受到相當程度的禁錮而不自知。

除少數積極人士,多數年輕人忙於追求經濟獨立、成家立業,根本無暇為自己多發聲;受制於體制的年輕公務人員更不易公開表達反對意見,如今若因政策使然迫使年輕人必須施打國產疫苗,恐將引起他們的行動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