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的歲月》外婆做的艾米粿

朱全斌 2021/03/22 10:18 點閱 4640 次
艾米粿是父母親家鄉江西贛南的特色小吃。(網路截圖)
艾米粿是父母親家鄉江西贛南的特色小吃。(網路截圖)

春分一過,清明就不遠了。每接近清明時分,我就會想念起外婆做的艾米粿來。

記得小時候,外婆住在當時還是鄉下的木柵司法新村,每逢三、四月之交,她都會採了新鮮的艾草,做成美味的艾米粿,託外公的同事坐交通車從木柵帶給在法院上班的母親,母親下班後再帶回家給我們吃。它的色澤翠綠,表面光滑,口感耐嚼有彈性,清甜中有股艾草的芳香,是我小時候最愛吃的一道甜食。

江西小吃

艾米粿是父母親家鄉江西贛南的特色小吃,因為它的主要材料艾草只長於清明時節,所以平常不容易吃到。它跟市場上常看到的草仔粿很像,都是翠綠色的,閩南人用鼠麴草做草仔粿,而客家人用的則是艾草,不過兩者裡面都包了餡,而外婆的艾米粿並沒有。

鼠麴草屬於菊科植物,又叫清明草,它的嫩葉磨成汁液跟艾草的很相似。草仔粿以前是清明掃墓時攜帶的點心,現在則為平民點心,祭祖功能反而淡化了。

草仔粿有甜、鹹

草仔粿分為鹹、甜兩種,鹹的多以菜埔、蘿蔔絲、竹筍、絞肉為餡料,甜的則會包棗泥或豆沙,不過兩種我都吃不慣,我習慣了外婆做的無餡的版本。

艾米粿的做法不難,但處理艾草葉要有耐心,要經過曬乾、加鹼水煮軟、瀝乾、磨碎或剁碎成泥狀等步驟。接著是製作米漿,外婆會先用她的小石磨將白米磨成米粉,再將三分之二比例的糯米粉跟三分之一的白米粉混合,米粉跟水的比例是五比一,如果要稠一些,就多加些米粉。接著再把艾葉泥跟米漿混合,攪拌均勻,並不添加糖或鹽,一直到有彈性為止,然後搓揉成約兩指寬的長條,放進蒸籠大約蒸四十分鐘就可以了。

懷念的滋味

外婆做的艾米粿形狀不一,會像做麵疙瘩一般很隨性地捏成螺旋狀,剛蒸熟食特別清香,吃不完放在冰箱裡儲存,冷了也很好吃。通常可放個四、五天。

在我上大學之後,外婆因為年事已高,就不再有精神做了,從此我經常都會懷念它的味道。人上了年紀更是想念童年的滋味,便到處尋找,卻始終無法重溫。

終於有次去日本的旅行,在奈良縣櫻井的吉祥寺附近看到了近似的版本,不過外觀呈小球型,像只大元宵,青綠有彈性的表皮上有著指紋般的紋路,並用日本漢字標示著「蓬團子」。我迫不急待地買下咬了一口,雖然口味偏甜,但是無內餡且柔中有韌性的口感頓時令我懷念多年的鄉愁得到了緩解。

日本人吃法不同

日本人的吃法不一樣。他們喜歡沾上黃豆粉或蜂蜜來進食。後來查資料發現中國是自宋朝開始出現「團子」這道點心的,或許是那時傳到日本的吧。

現在在江南一帶在清明時節都可以買到「青糰」,但為了加速生產,許多已經改用艾草粉製作了,口感差很多。記憶中外婆的艾米粿,看來只有靠自己努力去複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