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隨筆》兩代人的消費觀

胡為美 2020/12/21 13:31 點閱 4823 次

朋友的女兒生長在美國,今年40歲,事業很成功。她是單親媽媽,有兩個分別為9歲及7歲的兒女。

心疼女兒母兼父職

朋友很心疼這個女兒,總覺得她母兼父職,既要賺錢養家又要照顧孩子,非常辛苦,外孫兒女從出生到現在,朋友都是隨傳隨到的好褓母,女兒家其實有住家褓母,平常還好,女兒可以盡量趕回家和兒女共進晚餐,溫習功課,當孩子們還很幼小的時候,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幫助二孩洗澡洗頭與講床邊故事。

朋友在這兩項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思議的幫補作用,尤其是在女兒出差的時候。有好幾年的時間,女兒衝刺工作,出差頻繁,朋友三番兩次飛去幫忙帶小孩,每次都是十天半個月以上,那時候朋友的先生還在上班,自己家裏也需要照顧,她來回奔波,只為了盡己之力,助女兒一臂之力。

首筆薪水回饋父母

女兒感念父母親從小培養她的辛勞,出社會第一筆薪水,就給家裏添購訂置的大冰箱,緊接著又給家裏換了兩扇量身打造的玻璃大門,我們去朋友家注意到她家的新變化,稱讚她養了個細心又顧家的好女兒。

誰知道朋友有不同的看法:「我們提醒她送禮之事到此為止。畢竟她才剛開始工作,把薪水儲蓄下來,謹慎投資,用在自己身上才是正道。我們兩老各有工作收入,她的孝心我們領受到了就行了!」朋友真誠地向我們説道。

安排頂級旅遊行程

時間一年年的過去,我們與朋友夫婦時相往來,知道他們經常出國旅遊,從他們口中,才發現他們許多旅遊都是女兒一手包辦安排,來回都是頂級行程。平常和女兒出外用餐,不是頂級飯店,起碼也有個米其林等級,「我們其實吃碗煨麵就很滿足了」。朋友搖頭苦笑。

今年疫情迷離,朋友從南非看完動物大遷徙回到台北,就沒有再出國旅遊,他們回憶起南非行,女兒斥資安排的私人飛機豪華行程,感覺太花費了!心裏五味雜陳,正在苦思該如何疏導女兒走出過於慷慨的消費心態,女兒的新邀請又到了,這回是台北米其林二星餐廳的聖誕晚宴及一瓶1982年的Grand Vin de Chateau Latour法國紅酒。

兩代的消費觀差異

「我可不可以把酒退掉?這酒太貴了!我們喝幾十塊美金一瓶連開瓶費的酒就很快樂了!」她先生怯怯地詢問女兒。「不行!這是專門點來給你們配餐喝的!」女兒知道父親愛美酒,她太想盡孝了,令人感動。

表達孝心與獻上愛心,在施與受之間的度,兩代之間,到底該如何取捨?最能平衡消費觀的差異?真正產生「她給的正是父母需要的」效果?

聖經馬太福音6:20 :「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