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的歲月》消失的防空洞

朱全斌 2020/11/16 09:40 點閱 4786 次

近日去雲林縣旅遊,來到大埤鄉怡然村的三秀園,這是當地望族陸豐張氏的私家園邸,在有著八十年歷史的院落中,我看見一棵老榕樹,樹邊有一塊被雜草遮蓋的小土丘,撥開一看,赫然是一洞穴入口,經導遊解釋,才知道是埋在地下的一個防空洞,應該是建造於二戰期間,為防止盟軍的轟炸而建。

防空洞的記憶

記得小時候,防空洞是很容易見到的,在我就讀的小學女師專附小中,就有十幾座吧,它們都挖到地面以下,但凸起呈半橢圓形,以磚塊搭建,上面再以披土草皮覆蓋,從高空上應該不容易發現它們吧。

裡面不大,大約可容十五、六個人吧。在平常的時候,這裡是我跟同學嬉戲的地方,是玩躲貓貓很容易就被發現的藏身所在。但是到了防空演習時,我才真正知道它的作用。在警報響起來後,老師很快地叫我們排隊,然後依序疏散到不同的防空洞中。

在洞中沒有椅子,只能蹲著,空氣又悶,很難受,而老師會叫大家噤聲,說真的空襲來臨時,一點點聲音就會被敵人發現,同時講給我們聽以前抗戰時,有的母親因為嬰兒在防空洞裡啼哭不得不摀住孩子的嘴,而活活把親骨肉悶死的故事。

林文月說往事

校外也有很多防空洞,有的還在洞口加上了鐵門。有一陣子,我還發現會有遊民在裡面居住。

文學家林文月老師在中日戰爭時住在上海日租界的虹口區,鄰居同學們都是日本人,我曾經聽她告訴我一件往事。她說某次空襲時,唸小學的她跟著許多日本人一起躲防空洞,突然有個日本大叔閒著無聊,一一問起每個人的名字,令她內心十分忐忑。

區分敵我

因為父母從台灣來,並未經皇民化,在上海出生的她一直保持著中國姓,在這群人之間自然就算是個「他者」,她很怕洞裡避難的人會把她當作中國人而對她不客氣,就說自己是台灣人,而她其實也不知道該怎麼定義自己才是正確的。

人們在戰爭的時候最喜歡用二分法區分敵我,不是逼別人選邊站,就是會任意貼標籤。童年不安的經驗,似乎大半生都這麼跟著林老師,她有感而發地說: 「現在總算是太平盛世了! 」

戰爭破壞盛世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太平盛世總有被戰爭破壞的一天。近來因為美中以及兩岸關係的惡化,許多人都擔心戰爭是否即將發生?承平了七十年,台灣本島目前已經沒有「防空洞」了,如果一旦又有防空避難的需求,在都會區,公寓大廈的防空地下室將取代已往防空洞的功能。

我想更為重要的是鼓吹和平的價值,消弭敵我二元對立的觀念。防空洞對於地窄人稠的台灣來說,固然是很奢侈的建置,但是全數拆除也很可惜,如果能夠保留幾座設成古蹟,提醒大眾戰爭的可怕,也是很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