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入圍系列二》不只紀錄困境 影片也找到釋放之途

胡幼鳳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楊士琪紀念獎主委 2020/07/09 15:39 點閱 2485 次

即將於11日舉行的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去年百萬首獎是由創意紀錄短片<去年火車經過時>得到,之前曾一連五年由紀錄片奪此大獎,而今年在劇情片《返校》、《下半場》、《日子》等強片環伺下,是否還有小兵立大功的機會?

缺少令人驚艷之作

短片是新導演練兵之作,劇情長片的敲門磚,今年入圍的都是劇情短片,其中不乏國內電影科班學生的畢製《主管再見》描述少年監所的少年情懷、《家庭式》描述少女身處家庭式賭場面臨的誘惑掙扎。

也有國外留學電影科系畢業生的作品《幽魂之境》描述緬甸童兵兄妹被逼互殘的悲慘命運、《第一鮪》帶出台灣外籍漁工的惡劣環境,還有拿下金穗獎首獎的《蟾鳴》,這些短片還入圍了新演員、配角及技術獎項,可見短片製作水準的提升,但未見如《去年火車經過時》那種令人驚艷的創意。

cari

而入圍紀錄片多以人物的故事帶動議題探討,其中罕見地,吳郁瑩以紀錄片《阿紫》入圍了最佳導演、攝影、剪輯等獎。《阿紫》紀錄了來自越南的新住民阿紫嫁給肢障的阿龍,和丈夫一起種蒜及兼差打工養蚵,忍受沒有愛情的婚姻為的是改善老家親人的生活,但無奈始於買賣式的婚姻,使得自食其力的她,始終在婆婆和親戚的歧視下,面對無形的壓力。

這部紀錄片採多視角訪問了所有關係人,很多私密且真實的對話場景呈現,使觀者有如觀賞劇情片的樂趣。

難得一見的虎鯨

而畫面最賞心悅目的《男人和他的海》,是曾拍過《一首搖滾上月球》的導演黃嘉俊用壯闊的海景搭配海洋文學家廖鴻基富含哲理詩意的文字論述,「海洋不能預約,只能期待」,黃嘉俊花了三年時間拍攝,其中紀錄了廖鴻基2016年乘無動力膠筏的黑潮漂流計畫,和水底攝影家金磊在全球追逐鯨豚蹤跡。片中難得一見的虎鯨、抹香鯨等水底攝影畫面呈現,在大銀幕觀賞尤為令人震憾。

藉由紀錄這兩個男人二十年在海洋逐夢與家庭生活的平衡,探討四面環海的台灣人民,因政治因素一直背對海洋、恐海心理。而廖鴻基當年因為逐夢面臨家庭破碎,女兒長大後,父女如何和解,成為一起逐夢的夥伴,過程相當令人動容。

紀錄片感情細膩

《回家的理由》是貼近當事人的紀錄,以母親涉及迷信邪教,虐殺了自己親生兒子的真實案件為背景,以受害人姊姊返回老家,面對母親即將入獄,自己即將臨盆等人生重大轉折,原本憎恨母親的姊姊,母女互動增加,她感受到母親的愛與悔憾,母女和解也是讓人感動的篇章。

觸及原住民文化傳承的《阿查依蘭的呼喚》,描述原本該繼承頭目的長女,因到都市求學、結婚錯過了繼承的時機,中年返鄉想要繼承頭目,卻遭到質疑,甚至本身對傳統禮俗不夠熟悉遭到責罵。《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則以三個死刑犯的家人及個人訪談為主,探討廢死的議題。

cari

熱門的紀錄片《阿紫》和《男人與他的海》都有院線上片的計畫,其中《男人與他的海》已透過群募募得一千萬,要贊助一萬名高中生去看這部紀錄海洋夢實踐的電影,不只紀錄追夢,也實踐推廣海洋文化的播種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