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過度發展的代價 生物滅絕進程加快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0/06/09 12:32 點閱 2877 次

在地球過去漫長的5億年地質年代裡,曾經歷過5波生物大滅絕事件,主要的因素有氣候的極端波動、火山大規模的噴發、或是外太空巨大隕石自天而降而造成。

然而根據上週美國科學院期刊剛發表的報告,地球正在進行新一波的生物大滅絕,而且這次的第6波會在百年間持續快速發展,在生物滅絕的程度遠比上一次的恐龍大滅絕時期還慘烈。此次滅絕背後驅動的主要因素卻不是自然界的變動,而是我們人類的活動。

地球生態改變了!

其實自21世紀開啟以來,生態學者就不斷提出地球上許多生物已經開始大規模消失的警告。回顧從人類踏上地球舞台以來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整體的「生態足跡」原是很小的。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主要以捕獵與農耕為生,完全依賴自然所提供的食物、能量和資源,對於地球生態環境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時世界上到處是富饒的資源、未知的邊界、待探索的空間,山川洋海、熱帶雨林裡蘊藏著無限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直到270年前,蒸汽機的發明和化石燃料的廣泛使用啟動了人口和消費呈現指數式的增長,人類開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規模、速度和強度,改變了整個地球的物理、化學和生態環境的組成。如今大氣層的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了2千3百萬年以來的最高值 (上個月為417 ppm),濃厚的溫室氣體捕獲了更多來自太陽的熱能,一方面為地表加溫,另一方面又滲入海洋,使海洋酸化,深深影響生物的生存。

如今地球的自然環境已經面目全非,人類改造了75%無冰雪覆蓋的土地,一半的森林被砍伐殆盡,19世紀中葉以來修建的數萬座水壩已經徹底改變了地球的地表徑流及水資源分布。

生物滅絕速率加快

最新發表的調查報告進一步確認,正在發生的生物滅絕速率比之前的研究要高出更多,是地球正常消亡速度的千倍以上;單單在20世紀就至少有543種陸生脊椎動物已經消失不見,目前全球已有超過四成的兩棲動物,三成的哺乳動物和二成的鳥類正瀕臨滅絕。

參與研究的學者痛心的指出,人口增長、棲息地的破壞、野生動植物的貿易、無處不在的汙染和極端的氣候變化等人為導致的壓力是嚴重威脅全世界成千上萬物種的關鍵因素。換句話說,人類毫無節制的發展工業文明,大肆破壞自然環境,正是當前生物大規模滅絕的元凶。

大自然恐將反噬

野生動植物被破壞的速度正在加快,不但對人類文明構成直接的威脅,也侵蝕大自然為人提供重要生存的服務能力,影響糧食的產量。同時物種的不斷減少,還帶來難以想像的影響,例如人類醫療系統使用的藥品,有40%以上的原料都來自於地球上的動植物,當這些物種滅絕時,人類跟著受到衝擊。

這次的最新研究再次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物種滅絕對人類造成的損失至為重大,因為人類需要地球而生存,地球卻不一定需要我們。如果地球的生態系統嚴重失衡,地球會像過去曾經發生過的大滅絕事件一樣,經過漫長的自我調整,重新恢復生態的平衡;反過來人類恐怕就從此就消失無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