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台灣供應鏈整合 猶缺臨門一腳

戴肇洋 2020/06/09 17:18 點閱 2516 次

政府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根留台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與「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等三大方案之後,迄今以中國大陸為主流的台商回台投資絡繹不絕,配合在台企業加碼投資,呈現近年以來國內極罕見的投資熱潮。

台商回台投資熱絡

依據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所公布的資料統計顯示,截至6月4日止,共計核准521家、承諾投資金額跨越1兆元門檻、達到1兆193億元。若以落實投資金額來看,從去年2000億元至今年預估超過3000億元以上,占全年GDP19兆元的1.7%,不但讓產業景氣能夠維穩,而且讓經濟在逆勢環境中持續成長。

事實而言,自從美中引發貿易爭端糾葛之後,以大型企業為主的第一階供應商扮演領銜引擎角色,先行回台投資,同時發揮母雞效應,帶動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第二階、第三階、第四階供應商持續到位投資,重新打造產業鏈結構,讓台灣從產業鏈再度布局的選項中,逐漸轉型為資源供應的整合者,以因應產業供應斷鏈之威脅。

台灣有無可能利用台商擴大在台投資機會,更進一步翻轉成為全球產業供應鏈整合者?雖過去2年以來,政府協助台商投資提供簡便行政程序,積極解決土地、融資和勞工等生產資源取得問題;但持平而論,引發此波台商投資熱潮,其實並非按照政府所預期的目標進行前瞻政策規劃,甚至來不及對於回台後,未來的發展策略及規劃多做思考,而是因應外在環境現實所被迫之選擇。

打造高附加價值

值此美中貿易爭端稍歇,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漸緩,面對未來全球產業呈現前所未有急劇變化之下,政府在積極協助遭受衝擊產業快速渡過難關之同時,除了必須有效掌握台灣產業發展長期所存在的結構限制,以及針對需求缺口進行盤點之外,更加需要從中、長期的角度前瞻發展方向,藉此進行部署未來台灣整體產業上位策略。

畢竟,台灣經濟持續成長之路受到先天自然資源不足、市場規模狹小等條件限制,使得台灣產業未來在轉型發展上,並不需要以追求比較利益的台商在台投資,造成台灣持續淪落「平庸型低附加價值經濟」掙扎,而是迫切需要轉型朝向「創新型高附加價值經濟」生根,如此始能打造成為產業供應鏈整合者,進而讓逐漸步入老化的台灣經濟體質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