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豪雨釀災 嚴防水壩潰堤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0/05/26 12:45 點閱 2460 次

本月中旬,期待已久的梅雨終於沛然降臨,給南臺灣帶來今年第一場超大豪雨(單日雨量超過500毫米),雖然解除了乾旱的危機,但也不免造成一些洪澇及土石流的災情,幸好均不嚴重。

疫情、洪災襲美

同一段時間,在美國的密西根州中部也連續幾天降下豪雨,降雨量創下歷史新高,該州的米德蘭郡(Midland)鄰近的二條河川水位高漲,甚至超越洪水警戒線4公尺以上。5月20日下午洶湧的河水使得河川上的伊登維爾(Edenville)和桑福德(Sanford)兩座水壩難以承受衝擊而潰堤,奔騰而下的洪水淹沒了附近的社區,淹水高度約有一層樓高,造成災難性的不幸後果,有1萬多名民眾被迫撤離家園,州長也宣布米德蘭郡進入緊急狀態。

雖然美國每年都會發撐程度不等的洪澇之災,但是這次的洪澇卻同時碰上了新冠病毒的疫情,因此要如何安全地疏散居民,緊急避難所要如何安置災民避免密集的接觸,也就是防疫措施與救災行動之間的拿捏與磨合,讓當地政府極為頭疼,真是全新的嚴酷考驗,也是目前我們要好好學習的功課。

水壩老舊釀災情

根據報導,這次闖出大禍的2座水壩屬於私營企業所有,年齡都超過90年,溢洪道容量嚴重不足,無法適當的洩洪排放,已經不足以應付氣候極端變化的強降雨和洪水,會有決堤的危險,因此在2018年的評鑑中都被列為「高風險」等級。雖然評鑑結果非常不好,政府單位卻沒有強制性的後續補救措施,並要求管理單位做出具體的改進,終於釀成大禍。

全美國約有8萬座水壩,是為防洪、灌溉、供水、發電、休閒或工業廢物儲存等目的而建造的,年齡大半都已超過半個世紀;其中約有56%的所有權屬於私營企業,只有非常大的水壩由聯邦政府擁有,因此監管責任分散在聯邦、州、及地方政府,事權難以統一,也使得監管機構難以要求那些無法或不願支付高額成本的營運企業主做出必要的改進。

因此,數量高達數百座年久又失修的水壩就像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更麻煩的是,隨著水壩附近社區開發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商業區、工業區、住宅區及交通系統都籠罩在可能面臨危及生命的洪水威脅之下,一般人卻對這種危險一無所知,等到極端的衝擊情況發生,就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防災管理應超前部屬

去年美國的國家氣候評估報告就清楚指出,隨著氣候暖化日增,風暴及強降雨的頻率和強度越來越大,就算是狀況良好的水壩,也可能因為極端的豪大雨事件,超越它們設計的上限而面臨無法掌控的風險,更別提已經被列為危險等級的水壩了。

臺灣自清朝開始就有水壩的興建,目前水庫堰堤數量超過200座,由經濟部水利署、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臺北市政府、農田水利會等單位分別擁有管理,也擔負與美國水壩同樣的功能,是我們國家的重要維生建設。然而臺灣在氣候極端變化的挑戰與衝擊要比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梅雨期,接下來的颱風季更是凶險。看看這次美國因極端豪雨事件造成的災難,防災管理的失職,正是最好的鑑戒與提醒,我們絕不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