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疫情減少開銷 什麼是不必要的?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0/05/04 19:20 點閱 2376 次

三十多年前,父親騎著偉士牌機車載著一家到處跑,站在機車前面的我,張著嘴巴吸著風,雙手握著後照鏡,心裡面覺得站在機車的前踏墊真是一種特權。直到近年,我自己買了一台豐田小客車,看著車中許多電動的裝備,倒車還有螢幕顯示跟雷達,心中更是滿滿的喜悅。

生活性質的改變

生活改變的不只是我,還有整個社會。台灣的經濟成長在這半世紀是有感的,我們的消費習慣也跟著改變。除了生活必需品,奢侈品跟各種非必需品的開銷也不斷上升。

例如手機,其實現在很少人是用到壞才換,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廠牌有新出手機就更換,手機的容量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複雜,但是直到換手機的那一天,很多的功能或許根本都沒有使用過。不過我們依然換手機,依然購買奢侈品,至於為什麼要換,為什麼要買?已經成了大哉問,只能說順著感覺走。

審視不必要的消費

這次的疫情重創了經濟,也減少了消費。我們開始懷疑過去到底為什麼要買這麼多的奢侈品?我們的確需要消費來促進經濟,因為消費才能讓更多的熱錢進入社會循環當中,在這波疫情當中,很多人為了降低風險,將消費減到最低,避免不必要的花費,以免導致財務危機,卻也讓人發現,很多過去以為必要的消費,其實並不必要。

我有一個朋友,腦袋很靈活,工作是自由接案,專門翻譯各種會議、文件或書籍,很早就實現了經濟自由。但因為這波疫情,幾乎所有國際會議或商業貿易都喊停,讓她瞬間感到十分緊張。她過去每天下午都要去大飯店吃下午茶,享受不同飯店的風格,現在連飯店都把下午茶暫停了。

幸福兜了一個圈

她天天在家下午泡咖啡,買巷口麵包店的泡芙搭配。傳了訊息來說,原來巷口的師傅口味不輸大飯店。其實麵包店從她國小就在,只是這幾年有錢了。她只看得見大飯店,看不見巷子口的小麵包店。

很多時候我們也是一樣,消費為的不是物質,而是炫耀跟滿足精神上的需要。實際工作了二十年,其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我們常常不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所以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走彎路,浪費了很多錢,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甚至交錯了朋友或伴侶。人要真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需要什麼,比想像中難的多。

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疫情當中,很多人的消費都瞬間砍了好幾成,這的確是個好時機,讓我們停下來看看自己的書櫃、衣櫃跟五斗櫃,有多少是買了用不到的東西,有多少是用了一次就再也不用的東西。

消費促進經濟是事實,卻有太多人把它拿來當作瘋狂消費的藉口。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甚麼?如果疫情能讓我們停止消費,那我們過去為什麼一定要花這些錢?

....................

本報秉持「平衡多元,深度報導,精簡閱讀」的建設性新聞精神,在媒體中獨樹一格,支持「良幣」有助家庭、社會、國家更美好。每日10元訂閱實體報或電子報,或捐款(可抵稅)支持。https://www.anntw.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