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慎選求穩定 新常態需求恐降(20200416財金論壇─林意玲、林火燈、龔天行 )

醒報編輯部 2020/04/21 07:57 點閱 51885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林火燈(前證交所總經理、福邦證券董事長)
龔天行 (前富邦金控總經理、台大兼任教授)
記錄與整理:陳是祈

主持人林意玲(以下簡稱「問」):股票市場會反應經濟情勢,是經濟的櫥窗。但這段時間因為美國官方多次出手救市,以利多來拉抬,股市出現逆勢起伏,而台股大多跟著美股走,所以台灣股民也很困惑。過去我們看股市都有法則可循,但現在因為環境變化大,產業衝擊大,每個國家都祭出不同的紓困方案,如今的起落,到底該是加碼投資股票或者撤離股市?

想請兩位專家分析一下,針對短、中和長期的股市狀況,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事實上,台灣的社會不是沒有錢,很多人錢都拿在手上,等待標的物。

對退休族而言,他們很常泡在股票市場,為了存退休金進進出出,希望能比定存收入好一些,但現在大家都亂了章法?

股市反應經濟狀況

林火燈:就像主持人所提,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如果要看今年或明年股市走勢,還是要回到基本面。經濟會不會走好?基本上要看疫情什麼時候可以控制下來,這一點我想很少人能夠準確的估計時機。

但如果從投資角度來看,是不是這段時間都不能動呢?我覺得也不一定。假定作為長期的投資,定期定額的投資或者比較好的股,現在在低點,可能還會再低,如果我是定期定額投資,其實把時間拉長來看,影響是不大的。

如果從證券商的自營部來講,不可能用散戶的投資方法,因為不論什麼時機都要追求絕對報酬。即便股市在跌,公司還是希望能賺錢,所以這樣的投資還是要有些方法,要隨著價值投資,所以就要選股。例如大家依然認為,今年到明年5G跟AI還是一個可以期待的產業。

有一些公司,他的股息殖利率好、成長不錯、配息率高的,這種股票就不用怕。假設我們今天碰到低點,買了之後又探底,要嘛加碼買,至少還能享受股息,等景氣好轉再上來。

我再次強調,不確定性是存在的,關鍵就是疫情什麼時候結束,那做長期投資的,即使是做短期的,都還是有投資的方法,不是說都不能動。如果現在大家都不動,那很多機構存在的目的就沒有了。

問:所以疫情恐怕要再看一年、兩年的狀況,包括整個產業大概無法在短時間恢復,但在這樣的一個不確定狀況下,依然有可選擇的方向。個人的話走定期定額投資較為合適,對於自營商,仍可選一些有價值的、好的產業,或是好的個股,來做前瞻性的規劃,因為他們還是以追求絕對報酬為主。

政府不宜過度介入

龔天行:我對股市的看法是,股市應該是要反映整體經濟狀況。各國在針對新冠肺炎的紓困上面都下了非常多功夫,甚至比台灣政府做得還多。但對台灣政府,我有個不太同意的看法,就是政府不宜直接介入股市。

直接介入股市的弊病在於股市無法真正的呈現出經濟應有的情況,而這個介入就是指國安基金的介入,或者透過四大基金的直接介入,扭曲股市作為經濟櫥窗的效能。原則上來講,我希望直接介入盡量少做,針對在某些特殊情況發揮即可,例如兩岸關係緊張時。

短期投資審慎為要

回到主持人剛才的提問,從短期來看股票市場的情況。我回顧了一下金融海嘯時期,美國股票市場當時從最高點跌掉了將近一半,台灣從高點也跌了差不多20%左右。目前美國股市以S&P指數來看,現在大概是從最高跌掉了約三分之一,但是跌到三分之一以後,又開始反彈,現在大約是跌了18%左右。

台灣的話,從最高12200點左右,跌下來時掉了26%,從最低點大概3月20日左右,但是後來開始反彈,所以是跌了差不多15%左右。如果拿這些數據去對照金融海嘯,我認為短期之內還是要小心,因為跌幅還沒有金融海嘯深,可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整個經濟的影響,會比金融海嘯深還是淺呢?這個答案和疫情將會持續多久,有絕大的關係。

目前看起來,大家認為這次疫情對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可能不會低於金融海嘯,這樣一來我認為短期還是審慎為要。但是在短期中,有沒有投資賺錢的機會?絕對是有的。在這市場的波動當中,一定有超跌的狀況,然後會回補,可能還會再往下跌。但基本上是一個盤跌的趨勢,在這當中仍然有投資的機會。

逆全球化的加速

從更長期一點的角度來講,我們探討的核心在於,這個疫情是否會改變整個世界經濟運行的模式?我個人認為,會。因為在新冠病毒疫情之前,貿易戰已經造成全球化的逆轉,病毒的疫情只會使得逆全球化的趨勢更加嚴重。

逆全球化的結果,就是世界經濟的成長和效率一定會下降。從短期或長期來看,我的預估大概都是比較悲觀的。

問:過去政府不斷在喊話說,台灣的基本面不錯,如果股價跌得沒有金融海嘯這麼多,會不會顯示全世界的狀況,包括美國或台灣,在產業的基本面是好的,不至於這麼脆弱?如果跌了又起來,感覺上也沒有這樣慘,不知二位看法如何?

龔天行:從去年開始,我們看到台灣其實是受惠於中美貿易戰。因為中美貿易戰的關係,使得原來全世界經濟依賴中國的狀況有所轉變,那台灣在這樣的狀況下,是有受益的。這一波新冠病毒的疫情,更加速逆全球化的趨勢,那麼台灣在這個趨勢中是否能繼續的受益?這要看台灣的廠商如何佈局,怎樣能夠快速地把原本在中國的產能,重新去做全球性的調整?

臺灣目前是有在做,而且做得還不錯。但現在另一個狀況是,因為這次的疫情,我們現在看到的影響是供給面的,所謂的供應鏈破壞。但其實需求面的破壞我們還沒有看到,大概需要到第二季以後才會完全顯現出來。

需求恐大幅下降

今年的全球的經濟成長率將會非常難看的,台灣作為一個貿易依存度這麼高的國家,雖然說受惠於全球供應鏈的重新佈局。但是當全球的需求下降,我們作為一個主要的貿易國家,必然會受到影響,這是我為何想法比較悲觀的原因。

林火燈:從前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本來大家很悲觀,但如果看去年台灣的股市其實影響不大,因為我們和越南一樣,是受惠於中美貿易戰。疫情爆發後,股市跌得也沒有想像中嚴重,因為第一季在台灣還維持著轉單的效果。但是台灣畢竟是一個以出口為主的經濟體,高度倚賴全球的幾個主要的經濟體的經濟情勢。如果全球各經濟體的經濟情勢不好,需求就不會好,如果需求不好,再會製造都沒有用。

所以長期來看,還是要依賴全球的經濟到底有沒有復甦,這關鍵就是疫情。臺灣第一季財報看起來還沒有那麼難看,是因為轉單效應。但是到了第二季、第三季,財報就會難看,這就是因為全球需求急凍。

現在全球的需求急凍,但這現象還沒有反映在上市櫃公司的財報上面,目前還有一些持續在製造,需求的減少還沒有反映出來。我們預期到第二季或者第三季,這個影響就會顯現。時間拖越久,將來反彈復甦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這確實是我們需要特別去關注的。

報復性反彈只是暫時

問:剛剛提到需求面很難振作,但有種說法是,大家在這段時間蓄積了不少能量,就是該買的東西沒有買,該做的花費沒花費,現在大家戴口罩也不用化妝品了。有人預測將來反彈的力道會非常的大,也就是說,只要疫情一趨緩,「報復性的反彈」就會出來,全世界恐怕會有一波消費潮,當然什麼時候發生不知道,不過兩位是否同意這樣的說法?

林火燈:反彈是會有的,但我認為反彈只是短暫。再來就要去看經由這次疫情,大家的生活方式改變,甚至貿易模式也改變,就像剛才提到全球化的逆襲。至於什麼時候可以回到正常,甚至可以再上去,恐怕不是一個簡單的反彈能概括。

龔天行:我舉郵輪的例子。這次疫情對郵輪業來講是致命打擊,往後的確有可能會有反彈,但我問我自己,以前我會想去坐遊輪,可是現在就算疫情趨緩,我對上郵輪還會有興趣嗎?所謂的新常態,預期之後的新常態是一個什麼樣的型態?我認為整體的消費需求還是會比以前減少。

主持人:很多人覺得,這次疫情最大的啟發就是,原來有那麼多的活動可以不用參加,有那麼多的事情即使不做也不會怎樣。過去膨脹消費的心理上是是永遠不可能想像這點,值得我們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