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源短缺 恐引生存危機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0/03/24 10:50 點閱 2624 次

3月有兩個相鄰的聯合國紀念日,一個是3月22日的「世界水資源日」,另一個是3月23日的「世界氣象日」,今年突破傳統,首次共享了同一個活動主題:「水與氣候變化」,主要就是要強調在氣候暖化的新情勢下,對地球的水圈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呼籲全球應以更協調、更永續的方式來管理氣候變化和水資源,並以更切實有效的行動,守護我們的地球環境。

水對人類的重要性

氣候是地球自然環境展現的變化,水則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資源,兩者關係極為密切,也相互影響。自古以來,人類就不斷領受氣候與水所帶來的好處與壞處,並發展科技來觀雲測雨、興修水利、治理水患。

如今科技的快速演進已經大幅提昇我們了解氣候的能力,另一方面人類的活動也正前所未有地影響著氣候與水文的變化,世界正面臨著越來越多來自強降雨、洪澇、乾旱以及無法獲得清潔供水的挑戰,迫切需要改進降水預報、監測和管理,水資源調配及水質汙染等問題。

水文循環失衡後果

全球暖化是造成當前氣候變化日趨極端的主要驅動因素,水文的變化也直接受到影響。由於大氣層溫室氣體的濃度還在上升,氣候仍將繼續增溫,預計未來5年內就會再創下全球年均溫的新高紀錄。放眼當前全球環境,從澳洲熊熊燃燒的森林大火,到東非正在肆虐的漫天蝗害,這些自然災害的背後,都是氣候與水文循環的失衡,所造成的不幸結果。

水是生命之源,不僅影響農工業運作,更是城市發展、民眾生活的生命線。然而氣候極端變化正快速改變著全球的水資源結構,表現出來的主要特點有:全球大氣層的濕度增高,水文循環的運轉速度在強化,中緯度降水量快速的增加,副熱帶乾旱地區降水減少,整體呈現乾濕兩極化的時空分布。

除此以外,氣候變化正在導致兩極地區的冰原和高山的積雪減少,凍土融化,海平面上升加速,進而衝擊更廣泛的區域,使得水資源、糧食、社會安全等層面都面臨嚴峻挑戰。

台灣水資源困境

臺灣自1951年以來,每個10年期的暖化上升率為0.24℃,是排名全球的前段班。在降雨的型態方面,中南部降雨量減少,全島降雨日數持續降低;而颱風及梅雨期的降雨強度卻反向增高,洪澇頻生,正是水文變化的高敏感區和影響顯著的地帶。

在氣候及水文的不利因素的長期影響下,已經造成臺灣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人均水資源偏低,需要在因應氣候變化,減少災害風險,以及合理又永續利用水資源等方面採取更有效的措施。

全球缺水危機

依據近期的研究結果,如果全球升溫到1.5℃,全球水資源短缺所影響的人口會增加4%;若是升溫達到2℃,水資源短缺所衝擊的人口數更將提升到8%,這是相差約7億人口的巨大差距,當然對臺灣帶來的影響更不能輕忽。

面對氣候變化的衝擊,沒有任何國家、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需要全世界攜手同心努力,全力實現控制升溫的目標;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從珍惜每一滴水做起,維護水文環境的完整,這是人類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