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多用AI協助防疫 可阻止疫情蔓延

張瑞雄 2020/02/25 15:11 點閱 2129 次

新冠肺炎持續肆虐,各地醫護人員忙得兵荒馬亂,但在資訊科技非常進步的現代,是否能利用資訊科技來幫忙抑制新冠肺炎的蔓延呢?為什麼這幾年火紅的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科技,到現在對新冠肺炎的防治還幫不上甚麼忙?是醫學人員和資訊人員還沒連上線嗎?

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口罩憑健保卡7天領2片的實名制,就是透過資訊人員的幫忙才可以迅速建立起這個系統,但除了這種行政支援系統,在疫情的防治和防止擴散方面是否能更積極地幫忙呢?

AI協助醫療系統

奇異電器的健康照護部門最近發表一份調查報告,敘述AI如何來幫助醫護系統,75%有使用AI的醫生說AI可以幫助疾病的治療和預測。以新冠肺炎為例,現在全球已累計7萬5000多個案例。

如果將這些案例的所有資料輸入AI系統,尤其是肺部的X光片和病徵,同時也輸入很多一般肺炎的肺部X光片,這樣以後有疑似症狀的人是否可以透過此AI系統可以更快速診斷出是否得到新冠肺炎,或者更快速地篩掉不是的人,取代目前傳統又昂貴的檢驗過程。

電子監控誤差大

因兩岸目前尚未禁航,現在每天還是有好幾千人往來,從大陸入境台灣者需進行14天的居家檢疫。由主管機關開立「旅遊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里長打電話進行健康關懷,並以手機電子監控。檢疫期間需留在家中或指定地點不外出、不得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不得出境或出國。

這個居家檢疫重點在手機電子監控,但手機監控目前的位置是透過GPS或Wi-Fi無線網路或手機的基地台。如果室內就無法使用GPS,Wi-Fi的誤差可到100公尺,基地台定位誤差更可達500公尺,這樣被檢疫的人就可以在住家附近趴趴走了。以台灣物聯網科技的進步,是否有一個物聯網系統來幫忙做更精準的定位監控呢?

利用AI標示活動範圍

台灣目前已經有28個新冠肺炎的案例,這些案例活動的危險範圍在哪裡?防疫中心目前採取不公開的方式,讓老百姓人心惶惶。其實即使不公開確定的位置,也可以用目前的地圖科技來製作台灣的防疫地圖,以圓圈或不規則形狀來標示出確診案例到過的危險位置,一來提醒在此區域的人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二來提醒大家沒事不要去這些危險區域,這對於防止疫情的擴散絕對有實質的效果。

資訊科技也可以被用來承擔許多醫生日常的管理責任,例如做筆記或更新電子健康記錄,調查案件報告,這些日常責任占了普通醫療專業人員每週至少10%的時間。通常資訊科技部署的越多,醫生花在醫療行政上的時間就越少。

新冠肺炎看來短時間不會結束,所以發展AI或物聯網等資訊科技來幫忙是一個很好的投資,而且未來可能隨時會有新的病毒出來,也都可以隨時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