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可怕的不是病毒 而是自私的人性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0/02/10 16:45 點閱 2305 次

武漢肺炎至今為止的死亡人數已超越SARS,目前仍沒有解藥,同時感染還在擴大當中,可以說整個疫情還沒有到達真正的高峰。雖然各國陸續對中國實施斷航,但是近在咫尺的韓國、日本、香港跟台灣,卻始終無法徹底落實,甚至雙方往來的人數,將隨著中國復工而持續上升,這也看出了中國在亞洲經濟的龐大影響力。

陸配列入名單惹議

以日本為例,在春節期間有70萬中國遊客到日本消費,光是這一段大約3個月的春節消費潮,就能為日本帶來4億3000萬元日幣的消費。另外台灣也是一樣,長居大陸的台灣人大約有40萬人,這些還不包括其他旅遊跟就學的台灣人,這樣的來往密度,著實不同於其他國家。

這次的返台專機,爭議點是我方提出的名單,與載回的名單有部分的不同,也讓陸配能否有同樣權利搭專機回台成了爭議之一,其實關鍵是名單不同,而非陸配搶奪台灣人的資格,但討論當中充斥歧視的言論。以台灣的民主程度,對於陸配的權利保障早就落實在法律當中,卻還是有質疑陸配跟台灣人身分落差的言論,這就是疫情帶來的恐慌。

言論比病毒傷人

其實回來的人百分之百都是台灣人,擁有居留證,也是配偶跟直系親屬。發燒的台商在登機前的檢查也一切正常,但是各種傳言依然甚囂塵上,甚至還有人指回來的台商就是生化炸彈,這些忽略當事人感受的言論,往往比疫情造成更大的殺傷力。

恐慌才是這次疫情中真正的敵人,因為它看不見也摸不著,比病毒更隱性。以台灣近來不斷發生的搶購潮就能看出,從一開始的口罩,到後來出現的衛生紙、衛生棉,甚至還有手套。政府已經再三強調,衛生紙、衛生棉跟手套的原料跟口罩完全不同,這種簡單的科學問題,依然沒有制止到處搶購的人潮。

防止恐慌全民有責

恐慌才是社會最大的敵人,當恐慌發生,許多原本社會運作的基本原則都會崩毀,例如互助、知足、同理心等等。台灣在這一波疫情中,專業的醫療照護讓危機降到了最低,但是社會中每一個人具備的素質,是否能將有限的物資分給別人,能否不要自私地囤積貨物,尤其要避免散播謠言。

這些一點一點的累積,都需要社會整體一起來做,越多人專業跟無私,這個社會就會越安全,單單仰賴醫生科學家是不夠的,只有人人努力學習防疫的專業,這個社會才能逃避恐慌帶來的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