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萊比錫畫派為何快速崛起?(簡秀枝)

簡秀枝 2019/07/30 17:51 點閱 24332 次

近來曾到旅居巴黎的蒂姆艾特爾畫室,在那強烈感受到快速發酵的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的魅力,這或可作為苦無對策、走不出去的台灣當代藝術界參考。

作品自己會說話

比尼奧勞赫小11歲的蒂姆艾特爾,作品素以靜謐、疏離、冷絕見長,他從生活周遭,感動的人、事、物、與景,透過快門定格,捕捉瞬間即逝的感動,在時間的沈澱思考過後,截取其中的片段,搬上畫布,重新佈局。

從事出版的爸爸,圖書館員的媽媽,給了他從小閲讀靜思的訓練,成年後,哲學與文學陶冶,加上熱愛旅行,行腳北京、杭州及各大小城鄕,柏林、巴黎、洛杉磯、紐約定居經驗,串接出他源源不決的創作靈感,似遠若近,猶疏還濃的種種創作意境,令人神往。

「創作自由熟悉的東西,而非迷信傳統或流行,甚至沈迷於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事!」蒂姆艾特爾始終相信,作品自己會說話,多少創作者的真誠,會一眼被看出,裝是裝不來的。

新萊比錫畫派鵠起

近來「新萊比錫畫」派聲名大噪,藝術市場表現亮麗。蒂姆艾特爾分析新萊比錫畫派的鵠起,得力於兩個關鍵因素:一、拜了東西德統一的大環境改變之賜。
德國鐵幕時期,東德的封閉,反而意味著創作環境,沒有被汚染與破壞,十足的新鮮感。

就像出生、成長在西德的蒂姆艾特爾來說,他雖然參加過多所藝術學校,但他渴望體驗東德的原汁原味,鍥而不捨,一頭栽進萊比錫的學術源頭,萊比錫學院與新萊比錫畫派,彷彿畫上等號,遠近馳名。

二、藝術家自組畫廊受矚目。回溯到2002年到2004年期間,柏林「里格集體藝術畫廊」的成立,破天荒地由11位萊比錫學院畢業的年輕藝術家,出錢出力出畫,誤打誤撞,成立了自己畫廊。

雖然2年就告夭折,但此舉彷佛是德國藝術發展上,極具儀式性的運動,於是「新萊比錫畫派」名已被留下來,2年的展覽內容被行銷國際,終於被國際策展人發現,同時給予高度肯定,後來邀請其中藝術家,參加國際重要美術館的展出。

台灣的國際品牌呢?

無獨有偶,求才(明星)若渴的國際重要畫廊,也視該批藝術,代表東德孕育出來的潛力明星藝術家,因簽走其中多位藝術家,埋下後續在國際藝壇推廣發展上,大開大閤的善緣與成果。

安靜的畫室被聆聽蒂姆艾特爾談笑用兵式的追憶「新萊比錫畫派」的過往點滴,說是無心插柳,卻也是大時代留下產物。頂著老教育殿堂的傳統美名,加上集體包裝行銷的歷史機遇,成功打造出「新萊比錫畫派」的國際品牌,舉世矚目。
德國能,那台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