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搭便車僵局 學者:效國外可解套

吳婉瑜 2019/06/23 20:36 點閱 28700 次
長榮罷工事件,潘世偉認為應設專門調解勞資爭議的機構,針對禁搭便車條款,他建議可採服務費制。(網路截圖)
長榮罷工事件,潘世偉認為應設專門調解勞資爭議的機構,針對禁搭便車條款,他建議可採服務費制。(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吳婉瑜台北報導】「近日是長榮勞資雙方重回談判桌的最好時機!」前勞動部長潘世偉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長榮勞資互告,顯示雙方都不願再陷於僵局,此時政府應促成雙方再度談判;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則分析,台灣社會對工會支持度不高,未來可能會對罷工預告期高度干預與限制。

禁搭便車解套

潘世偉認為,此次雙方最大的歧見點是「禁搭便車條款」,他坦言「很難談成」,因為資方有管理需求,不可能讓內部有兩種制度存在,形成「一國兩制」;而工會的立場也希望協商所談成的條件僅用於工會身上,促使勞工認同工會、加入工會。他建議,團體協商可以用「服務費」的概念處理。

他以美國為例,工會提出的條件適用於所有勞工,包含非工會的勞工,但是非工會會員要代扣工會服務費,讓非工會勞工也能享有談判的條件,同時也幫助資方管理,他認為,雙方應找出解決方法,仿效國外的例子。

協商非一蹴可及

談到今天的僵局,潘世偉說,雙方也許太堅持立場或者太不懂協商,美國先進國家也面臨過像這樣的議題,勞資協商像蠶食鯨吞的過程,並非所有議題、條件要一次談成,我國勞資協商的歷史很短,雙方的互動存在很多不信任感,此時就不應堅持一次談完所有要求的事項。

針對政府部門對於長榮罷工事件的因應,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指出,按照勞資爭議處理法,雙方協商不成,主管機關可交付仲裁,但過去華航罷工事件,政府沒有交付仲裁,他預估這次也不會。否則兩次做法不同將引發更大的爭議。

設專責調解機構

潘世偉則說,民營企業政府最好不要碰,「雙方經過爭取才知道要愛對方」,等到衝突完畢,坐下來談才會建立遊戲規則。潘世偉表示,各國經過上百年演進,如今勞資衝突越來越少,以制度面來看,最大問題是,國內沒有具備專業調解人的機構。

潘世偉提到,美國有專門調解勞資衝突的機構「聯邦調解調停署」(FMCS),由公務員組成而非行政人員。「未來像長榮罷工的勞資爭議會越來越多,」潘世偉說,以前是勞資爭議大多談違法、權利爭議,可依法調解,但未來是利益性爭議,法律沒明文規定的爭議比較複雜,需要專業調解員。

罷工期看法兩極

「這幾天是很好的調解時機,」潘世偉說,雙方對簿公堂的背後,其實隱含不想再打下去了,罷工都讓雙方損失慘重。因此在這個階段,政府部門應好好整合,讓雙方有專業的團隊去調解,重點是不能對外公開、政府也不能插手太多,否則將造成另一方忿忿不平,升高衝突局面。

不過成之約也說,罷工落幕與否全看雙方是否重啟談判和協商,工會近日主張沒放棄協商,但資方是否願意回應工會的訴求是關鍵。不過他坦言,這幾天資方的動作很強硬,短期資方不容易重回談判桌。

潘世偉則認為罷工對消費者而言,是必須學習的功課,航空公司對消費者的權益應事先到位,台灣社會過去很少碰到這種情形,上次華航罷工的天數也不多,全世界先進國家都碰過勞資糾紛,民眾要花點時間適應。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一定有一方撐不下去而讓步,爭議遲早會落幕,但涉及制度抗爭的罷工期會比較長。談到其他國家的航空公司、客運業、火車常有罷工事件,台灣歷經的事件不多,消費者可以從中了解並學習,消費前需考量該公司勞資關係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