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關稅衝擊 專家:建回流基地

張朝瑋 2019/05/12 17:20 點閱 52486 次
美國將對包含大量台商代工產品的中國商品課重稅,嚴重衝擊台商生計。學者表示,台灣可以自貿港區為基礎,建造回流基地。(photo by wikipedia)
美國將對包含大量台商代工產品的中國商品課重稅,嚴重衝擊台商生計。學者表示,台灣可以自貿港區為基礎,建造回流基地。(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張朝瑋台北報導】美國將對超過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課重稅,其中包含大量台商代工產品,恐將嚴重衝擊台商生計。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認為,中小企業將無法全身而退。台大國企系副教授盧信昌表示,台灣可以自貿港區為基礎,建造台商回流基地。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則認為,台商或可透過中國一帶一路找尋出路。

中小企難全身而退

美中貿易戰新一波談判於10日結束,但雙方並未達成協議。美國總統川普雖然表示,將視未來談判情況決定是否取消關稅,但他已開始指示貿易代表署,計畫對另外價值約32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根據媒體報導,這批將被加徵稅的商品中涵蓋了蘋果手機、筆電等科技產品,恐將嚴重衝擊台廠的電子零組件、組裝代工等獲利,進而導致台商嚴重虧損。

林祖嘉認為,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科技產品中,許多出自台商代工,因此這波關稅若開徵,以鴻海及中小企業等專注於中國發展的廠商來講,影響勢必嚴重,但像台積電等廠商在中國的佈局比只有5%左右,受影響程度相對較小。而台灣近年來大力推動台商回流,恐怕也只有國際大廠才能迅速轉移回到台灣,其他中小企業仍無法全身而退。

自貿港區為解方

盧信昌表示,目前要台商轉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外界常說可以轉進東南亞,但事實上東南亞的條件並不甚理想,像是印尼、泰國等長期都受天災所擾,對於要求穩定環境的科技業來說不適合;而馬來西亞則是有長期缺工的問題,無法提供工廠穩定勞力。至於看似最理想的越南,則要面對早已進駐的日韓等國競爭,台商也很難勝出。

「較可行的方法是台灣的自貿港區。」盧信昌指出,前總統陳水扁任內通過的自貿港區條例,過去因為港區腹地狹小等問題,無法對台商回流產生吸引力,但只要以此為基礎擴大腹地,並完善其他所需條件,將能成為台商轉移回台灣最好的地方。

林建山則認為,中國因一帶一路政策開闢外貿市場,因此在出口貿易上仰賴美國的程度,已從10年前的46%,降至現今的16%以下。對台商來說,雖然短期內會因課稅而受到衝擊,但長期來看,台商可趁此搭上一帶一路的順風車,找尋其他市場出路,因此這波新關稅或許反而是台商發展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