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亂紛紛的初選不見政策、只見權鬥(拾穗)

拾穗 2019/04/30 19:36 點閱 2913 次

引言:我們首度有這麼多位跟過去迥然不同的參選人,但是居然沒有一個舞台,讓他們可以彼此辯論詰問,令人感到可惜。

2020年的總統大選,熱鬧度前所未有,這本是可喜之事,證明藍綠政黨菁英盡出,而且有意競選者,背景迥異,除了過去常見的政治工作者,更可見總統與行政院長的較量,也可以看到商界強人郭台銘,或是甫在政壇大地一聲雷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可惜的是無論藍綠,所謂的初選,只見口水不見政策。

兩黨初選的弔詭

就算這些參選者個個滿腹經綸,居然無緣讓兩千三百萬民眾聽見其中的政策內涵。對於初選卡關,兩黨當然都有理由。總統蔡英文強調,一但初選進入民調比較,民進黨就會分裂,為了不傷害民進黨,因此她主張前行政院長賴清德與自己合作,而不要堅持進行初選。

弔詭地是,蔡英文延後初選的提議,居然在民進黨中執會以多數同意順利過關。這種不顧另一個參選者賴清德的蠻橫作法,無論如何都與民主機制不合,卻輕易成為台灣最大政黨的共同決議,台灣的民主素養在這幾年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實在讓人玩味。

未見治國藍圖

國民黨方面也是不遑多讓,從郭台銘閃電宣布投入初選開始,高雄市長韓國瑜卻隨即宣布,不可能接受現行的初選制度,等於堅持只能「被徵召」,讓國民黨隨即陷入混亂。韓國瑜是目前國民黨內民調最高的可能參選人,在近十次的民調中,全部名列前茅,以他的實力大可開大門走大路,沒想到卻是拒絕初選。

拒絕初選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舉行政策辯論,也無法針對各候選人的路線方針,來統一對全民進行表述。無法進行初選辯論,那就算這次候選人來自各個不同背景,擁有不同的人身經歷,對國家未來的藍圖有各種不同的規劃,對選民來說都是一片迷霧,這實在太令人覺得荒謬了。

議題經濟討論辯論

我們首度有這麼多位跟過去迥然不同的參選人,但是居然沒有一個舞台,讓他們可以彼此辯論詰問,依然陷入過去暗盤競爭的模式,令人感到可惜。在近幾年,有非常多的爭議議題在台灣社會浮上檯面,衝擊了不同宗教的信仰,也影響著非常多的世代跟民眾,包括了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的同婚議題,還有核能發電。

甚至是敏感的兩岸關係以及美台美日關係,這些議題不只攸關台灣,更會影響到亞洲甚至全球。對台灣民眾來說,影響也不只是現在的台灣人,還有後續幾個世代的台灣人,這些議題都需要更多的討論、辯論、陳述跟詰問,但台灣距離總統投票日的一月,只剩下短短幾個月,居然連初選規則跟提名內容都搞不定,反映的還是權謀,不是對政策的重視。

民主機制在哪

初選的舉行不只是涉及幾位參選人,同時也能帶動各個相關團體進行遊說跟辯論,這是一種良性的民主機制,但現在全都止步在參選人之間的算計當中。輸贏固然重要,但是當對輸贏的考量大過於對民主制度的尊重時,民主終究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對於藍綠兩黨的參選人,幾乎都是社會棟樑、國家菁英,在執著於初選對誰有利無利之際,還是應該多想想自己的一言一行,如何牽動影響著台灣的民主百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