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冰火2重天 澳洲陷水深火熱(20190214環境論壇-汪中和、賈新興)

醒報編輯部 2019/02/14 09:10 點閱 28814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汪中和(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賈新興(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記錄整理:史皓平、張朝瑋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1月間全世界氣候狀況頻繁,有洪災有熱浪,而打開全世界氣象圖,東西南北各不同。像是台灣台北跟高雄有時氣候就不一樣,而且各地還是災難不停。世界經濟論壇分析,氣候的災難越來越成為影響經濟跟人類生活的因子。

冰火2重天

汪中和:2019年剛開始我們就看到冰火2重天的境地,北半球是冬天,高緯度的國家溫度非常低,尤其是今年美國中東部區域、東歐、中歐部分都受到北極渦旋的影響。因為北冰洋暖化,北極渦旋不斷的侵入中高緯度部分地區,引起天氣極凍。

南半球則剛好是熱浪,也是他們的夏天,澳洲打破了紀錄是有史以來最熱的1月,有1天晚上最低溫度都還有攝氏36.6度,這是過去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不但是澳洲,非洲南部、南美洲等南半球等高緯度的地區,今年夏天都帶來史無前例的高溫及豪雨。

溫差100度

2019年剛開始就讓我們看到氣候變遷的極端性,讓每一個國家都受到影響,溫度也是往兩個極端奔跑。從溫度分布圖估計,今年1月南北半球最大溫差約為攝氏100度,這是很驚人且讓人難以承受的氣象災難。

賈新興:這個月確實是南北半球天氣最冷及最熱的時刻,北美陷入零下30、40度的低溫,南半球澳洲1月底時,南澳城市塞杜納高溫來到48.4度,光這兩個地區溫度差就是非常大,也證明地球南北溫差非常大。以季節來看,本來南北半球就會有相當大的溫度差異性存在,只不過今年溫差表現格外極端且異常。

大自然界總是每一年都給我們很多驚喜,接續剛剛汪老師所講,今年1月份主要發生的天氣極端事件,如寒潮、暴雪都剛好壟罩在北半球中緯度國家。

低溫事件是從去年底開始到今年1、2月的時間,北極冰風暴肆虐範圍從日本、韓國、美國、歐洲等中高緯度國家無一倖免。美國低溫壟罩,影響的不僅是航班與交通,也造成了許多公共衛生的問題。

澳洲水深火熱

南半球夏季也不惶多讓,地球北邊冷,南邊的夏天卻熱到爆,澳洲1月更打破1900年以來最高溫紀錄。除了熱到爆,最近媒體報導澳洲東半部昆士蘭因為暴雨產生了大洪水,但是南澳塔斯曼尼亞卻是野火不斷。所以我們說澳洲身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同樣處於南半球的巴西,也因極端長時間降雨導致1月份發生的礦坑水壩崩塌事件,當然水壩崩塌事件不單只是豪雨,還有人為的因素造成。

總結去年底到今年1月份,極端天氣事件在全球各地交相肆虐。我們之前也有討論過,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強度會快速增高,沒有1個國家可以倖免。

台灣冬天無感

對台灣來說,我們今年的1月還有去年12月都熱到沒有冬天的感覺,很多網友都問我,怎麼沒有寒流、怎麼都沒有低溫?我說今年可能沒有機會再遇到寒流及低溫。因為冷空氣下不來,都留在中高緯度的地區,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地球上,極端天氣事件在1月份的天氣舞台上各地流竄。

問:不論是熱到爆或冷到冰,如果非要選熱或冷,哪一種氣候是人類會選擇的?哪一種氣候對於人類或動植物影響更嚴重?請賈博士選一個好嗎?。

冷會比熱好

賈新興:就個人來講,我寧願冷一點。熱的話人的身體是難以接受的,對於極凍確實也是不好受。我個人是比較不怕冷,所以我選擇冷。

汪中和:我們從地球的歷史來觀察,地球曾有冰期及暖期交替發生。一般來說,暖期的時間都比較短,冰期的時間都比較長。從氣候調節的角度來看,對於生物要欣欣向榮,生生不息而言,溫度低對於生物來說好處比較多,當然也有壞處。一般來說,生物在低溫時調適較容易。我們觀看地球歷史處於低溫時期都比較長;高溫期都很短,因為溫度太高幾乎沒有地方可以逃避。

2004年的電影《明天過後》就在描述美國東部在很短的時間內變成冰天雪地,帶來很大的衝擊及嚴重的傷害。可是,在影片最後,當暴風雪的高峰過了之後,所有躲在大樓裡的人通通都出來了。換句話說,在冰雪肆虐最強的時候,所有生物都有自我保護的機制。可是如果把這樣的情形放在高溫,這種保護的機制其實很有限,也無處可逃。

所以在地球歷史上,溫度高到一個地步,大自然就會關掉升溫機制而回復到冷期。現在我們的問題是關不掉升溫機制,我們現在不但是持續熱,且熱的過了頭。更可怕的事,我們還看不到結束的時候。

主持人:汪老師曾經講過,南北極就像兩個大冰箱,冰箱保存食物有不可抹滅的重要性。因為冰的食物不易腐敗、產生細菌。結論可能是我們寧願冷一點,也不要熱到爆。

而說到氣候風險,WEF世界經濟論壇每一年都提供投資風險評估,經濟建設、國家發展、及個人面臨風險的問題。這些年來氣候造成的風險越來越高了。請賈博士分析一下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風險報告究竟談了哪些重點。

極端氣候蟬聯風險榜首

賈新興:世界經濟論壇風險報告從2005年開始發佈。我們從最新的資料來看,2019年最可能發生影響全球經濟體的事件,第1名就是極端氣候,極端天氣事件從2017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年被列為最可能發生的事件。極端天氣事件間接影響經濟活動,過去幾年可以看到極端氣候事件對所有經濟體的衝擊跟影響所造成的金錢損失、人命的傷亡都非常非常大。

極端天氣事件對2019年整個全球經濟體的衝擊影響仍然持續。5大最可能發生的事件中的前3名,其實都跟環境議題有關,極端天氣事件、氣候變遷減緩及調適的失敗,都會造成對全球的衝擊。另外還有地質條件天災的發生。可以看出環境的議題確實在2019年會對於我們全球經濟帶來深遠的影響。

政治風險問題攀升

另外兩個風險跟我們科學技術的發展有關,特別是互聯網、OpenDate等資料的安全性議題,其實在去年跟今年都是排在前5名裡面。另1個就是網路攻擊,透過網路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對經濟體的衝擊影響日益重大。中美的貿易戰也與這二個議題息息相關。

當然最可能發生的事情並不代表衝擊最大。WEF風險報告中指出,影響全球經濟體衝擊最大其實是毀滅性的武器攻擊。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幾年全球的政治風險升高的非常明顯。因為美國川普總統崛起,北韓等國家造成全球戰爭風險,在過去3年都是對全球經濟體衝擊最大的事件之一。

今年的評估報告除了提到的這些衝擊最大、最可能發生的,還有些蠻特別的地方是在過去沒有提到的。像是2019年兩個強國:中國及美國在貿易及科技對峙上面的衝突,85%的專家認為中美對峙將影響全世界經濟體的發展。

人的問題也很大

這份風險評估報告也特別提到人的問題,第1個是政治的對立與分裂,像是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伊朗及委內瑞拉的問題等,也有很多民眾因為政治問題而罹患精神焦慮症等,世界經濟論壇特別提出,估計大約有7億人有這類精神問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能忽略。

第2是在職場上的焦慮,像是最近的罷工事件就可以看到,勞資雙方的對立所造成的衝擊,不只是在台灣,很多國家都是一樣,對此報告也提到,怎樣從彼此的立場來著想是相當重要的,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不管制訂甚麼法律規章,如果沒有Empathy同理心,那都沒有用。

第3點則是生物科技發展,很多生物科技發展可以帶來奇蹟,但也可能會帶來衝擊與挑戰,比如基因工程的濫用等,這些都是此次報告中所提及人的問題。我們所關注的極端天氣事件、環境議題等當然是一直在報告中不斷強調的重點,但他提到人的問題對經濟可能的影響是這次很特別的部分。

對抗或飛天?

報告還有提到空氣汙染的部分,這應該是我們台灣人很關注的問題,空汙對經濟、公共衛生造成的問題是不可小覷的。而大家也都知道全球暖化會造成海平面上升,報告用了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口號:「Fight or Flight?」就是問說我們要對抗氣候暖化,還是要眼睜睜看著海平面上升,最後人類無處可逃只能飛天?它就是藉此來指出很多城市都要面對氣候暖化帶來的衝擊。

而這個報告最後也提到一個名詞「氣象戰」,就如同之前那部同名的電影般,氣象戰爭、氣候戰爭,都會在未來對經濟造成重大影響。所以這份全球風險評估報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不同於以往的特別之處,提出來跟大家分享。

人類造成的不幸

問:謝謝賈博士很精彩地在短短幾分鐘內就為我們介紹了這麼大一份報告,不知汪老師對此有無補充?

汪中和:剛剛講到現在地球上不斷發生人與人、國與國、族群與族群之間的衝突,這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驅動因素就是環境的劣化,而環境劣化中又以全球暖化為最甚,全球暖化的主因就是人類造成的不幸後果。

所以2019年這份報告中就提到,如果不能在緩解氣候暖化這事上好好採取行動,那將會是人類最可怕的災難。這是一個相當好的警鐘,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不是只有過去這幾年而已,而是未來10年、50年、100年甚至500年都要面對的,這是無法逃避、終生都需面對的重大議題。

問:剛剛賈博士在談的時候我就在想,這份報告其實就是提醒所有的人,不管你如何想賺錢,有很多非經濟因素,像是天災人禍、環境因素等,都不是你可以控制的。我們常覺得只要會做生意、投資、買賣,一切都沒問題,這份報告等於是打臉了一切,很多因素可能會讓你血本無歸的。

我剛剛發現這份報告中氣候因素就佔了不少部分,像是溫差問題、自然災害與極端氣候等,而且報告裡又提出許多新的影響,如精神問題、網路科技影響和基因生化問題等,可見人類還是需要敬天畏人、長存一顆謙卑的心,好好在有限的光陰下盡其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