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界的寒冬與曙光(楊子)

楊子 2019/01/20 16:01 點閱 10175 次

在新聞畫面看到一幅很令愛書人驚悚的畫面,也就是出版社一本本賣不出去被書店退貨的書,送進回收廠銷毀,只餘一條條看不見原本面目的紙張。雖說,這樣的舉措在出版社而言是常態,每年必須銷毀固定比例的書以增加倉庫的庫存量及流通,不過,每一本書都是作者與出版社的心血,最後落得這樣的結果,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但據實際統計,從過去到現在的書市是大幅萎縮的,萎縮的原因固然是整個大環境的景氣使然,當然還有電子書的崛起,反而在電子書銷售上取得成長,還有,國內民眾閱讀與購書習慣的降低,都在在影響了書市發展。

所以,不少出版社或是書店老闆,早在幾年前就對於國內書市感到不樂觀,有些轉型做電子書或網路書店,有些則是被迫退出這個行業。

與此同時,雖然官方如文化部有相關補助出版或是扶植書店政策,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不少被視為此生必去的優良書店,也一間接著一間倒閉,更何況倘若我們打開網路書店查詢,許多出版社一年出版的書籍大幅萎縮,連中、大型的出版社整整一年或許不到三位數的出版狀況。

這確實對於國內書市而言是很嚴重的警訊,但就像筆者認識的從業者所坦言,原有的閱讀群留不住,新的閱讀群也無法培養,造成如此窘境。出版界這樣的寒冬,究竟還要多久,我們不得而知。但遇到問題,總要去思考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套,也許放開既有的模式去經營,可以取得不同的結果。

一波波網路浪潮對於書市而言,都是負面的影響,但是,如果懂得使用它來包裝、行銷,想必是出版界的一道曙光,因為以往的出版行銷往往只是書面的廣告或是實體店面的作家座談簽名會,但網路的模式,現在也很有機會套用在出版銷售上,甚至會有具體的影響力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