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梨樹》的人間情(彭蕙仙)

彭蕙仙 2018/12/27 15:44 點閱 2693 次

土耳其導演努里‧比格‧錫蘭從單一事件演譯複雜的生命課題,例如關係、人性與靈性,當然也包括這些抽象層次的因素落實在物質世界裡的種種糾結。

《野梨樹》裡,藉著為了出版自己第一本新書的青年錫南,導演錫蘭讓觀眾見識到愛情多變的考驗、信仰的真假虛實、創作流向矯情的可能、友情的浮動,以及親情、特別是父愛,那默然卻深沉的力量。

穿越不同生命風景

此外,隱藏其後的土耳其青年就業困難,區域發展不均、政治動盪等等的社會議題,則像是一張巨大的網,把所有的人都籠罩其中,不斷尋求出路。  

錫蘭高明的以三大段落的對話,探討性靈哲學議題,而以戲劇情節的推進,呈現現實生活的困境,觀眾就在這兩種表現手法的交織演繹中,如同搭乘雲宵飛車一般,時高時低、穿越不同的生命風景,從而也與自己人生的各種疑難雜症,反覆對話。

這三大對話分別是:錫南偶遇青春期死黨的女友(說不定錫南也曾戀慕過她),兩人談起了近況,錫南才知這位女子已經跟錫南的死黨分手了,並且這位美麗的女子即將嫁給城裡的有錢人,這應該是一個女人走出老死鄉村的唯一手段。

苦甜都是珍貴記憶

女子在與錫南分離前主動一吻卻又咬破了錫南的舌,這一幕真是別具深意,也為這段對話做了意在言外的註解:愛情往往在看似最美好的瞬間已預告了苦痛。最終,苦與甜都將成為生命裡珍貴記憶。

錫南回到家鄉的目的是為了替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尋找出版的機會,為此,他到處尋找贊助資金,也經歷了浮誇的社會現實。某位號稱熱愛閱讀的政治人物,用一番大話應付錫南但最後卻什麼資源都沒有提供,這個段落甚是有趣。

暢銷作家淺薄不安

錫南與在地暢銷作家的談話,觸及了創作者的心靈世界以及創作的本質,是這部電影第二大段談話。兩人從書店講到大街上、最後甚至講到讓暢銷作家氣憤閃開。這段對話很尖銳,但也恐怕是許多創作者必須面對卻往往又不敢觸及的難堪叩問。儘管經過了這番對話,錫蘭已經讓觀眾認識了這位暢銷作家內在的淺薄不安,不過,影片快結束前,觀眾看到這位作家仍然受到讀者與書店的喜愛。這就是人生!

第三段宗教對話是本片最精采的段落,為了這個部份,觀眾有必要看兩遍以上的《野梨花》,因為對話快、機鋒多,而且他們一路走過的地方都太美了,觀眾的眼睛、耳朵和腦袋,簡直是忙的不可開交啊。

愛情、成功與信仰

這3對話與電影片名《野梨樹》相互呼應。愛情、成功(成為暢銷作家)、信仰,從世俗的功成名就到靈性的信仰告白,人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經驗、不同的定義模式,如同野梨樹的果實千奇百種又有各自珍貴的滋味。

這部電影中有許多意在言外的諷刺,但錫蘭的鏡頭常帶感情,讓人看了只會輕輕一笑,卻不致於憤怒,情緒的節制顯然是導演刻意為之,因為片中的男主角錫南已是一名憤青,因此所有圍繞在他旁邊的人事物都不宜過激,如此才能適當呈現對比的效果。

其中,最讓觀眾不解或是很想扁他的當屬錫南的父親,一位好賭又每賭必輸的鄉間小學老師,一位人人眼中沒有出息的廢柴。電影看到最後,他與錫南的關係,會讓人看到淚崩。

對待父母也要寬容

事實上錫南父親這個角色也呼應了電影《野梨樹》的意涵。當人們說到尊重多元、歧異時,最常被提醒的是父母養育兒女的方式,然而,身為兒女的我們,是否也懂得要用同樣的寬容與欣賞態度,對待父母呢?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該只有一種樣式呢?

最後要提的是,觀看錫蘭電影還有另一個過癮的地方,那就是影像風格美不勝收。每個鏡頭都像是風景明信片般的畫面,讓人看到土耳其的自然美景,即使是室內的片段,也看到深具巧思的安排,如錫南的書房裡的燈光,還有撞球室裡的人物走位。

看完《野梨樹》,對努里•比格•錫蘭還不是那麼熟悉的筆者,決定搜羅他其他的作品來看,因為他的電影實在太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