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虐童案 政府可以做得更多(魏世昌)

魏世昌 / 軟體工程師 2018/11/22 17:35 點閱 3721 次

台北市8日發生2歲林姓男童遭母親活活餓死,檢警會同法醫進行深度解剖驗屍,初步證實是長期飢餓、營養不良所致;10日高雄鳳山也傳虐童,一名2歲男童因耍脾氣,遭林姓生母及同居男友狠打,全身傷痕累累、雙眼瘀青。

短短一周接連發生兩起虐童事件,這還是有接受通報處理的記錄,有醫師認為兒虐黑數極多,特別是來自家庭的暴力,實際數據可能比通報數多出三到六倍。

每10分鐘就有一件

去年全台列管的家內受虐兒人數約有4135人。根據衛福部的資料,截至去年統計虐兒事件高達六萬多件,相當於不到十分鐘就有一件。

本周六即將舉行九合一選舉及10公投案,涉及性別認同之公投議題,已有簡易版的圈選「指南」,在社群網路上瘋狂轉發;然而,台灣社會虐童事件頻傳,卻從來不是各項選舉會提出來檢討反省的主題。

兒少預算受到排擠

此次縣市首長選舉中,真正以兒少為主體考量的政見,包括健康權、特殊兒童、勞動權、免於暴力與剝削,皆付之闕如。

地方政府是兒少保護第一線,遺憾的是,兒少沒有選票,絕大多數縣市對兒少保護業務都冷漠以對,致使相關預算經費總是受到排擠與漠視(不到社福總預算1%),兒少保護工作被邊緣化。

重點放在事先預防

遏止受虐兒童的悲慘命運,除了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通報者(鄰居、大樓管理員、村里長、巷口商店老闆…等),一直走在民間團體後面的政府,須有更積極的作為。

筆者以為,政府應調整社會安全網計畫,將重點放在「事前預防」。在孩童出生前,就先辨認出有虐童風險的家庭,特別是家暴虐童與經濟不好習習相關,倘使能讓弱勢家庭得到政府照應,並且提供相關的幫助,一定能減少該家庭成員在孩童出生後可能導致虐童行為產生的因素。

期望政府可以在這塊做得更多,而有效預防類似悲劇事件的不斷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