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專欄)電腦創業比時裝業時髦(張瑞雄)

張瑞雄 /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2018/11/08 13:25 點閱 3688 次

國內一直鼓勵年輕人創新,但在國內外大廠夾攻和智慧財產權、專利法等的保護下,創新創業其實沒有那麼地容易。有句話這麼說:微軟或鴻海不會讓下一個微軟或鴻海出現!因為這些大公司有法務大軍,會控告你有那些地方侵權,更甚者申請把你財產假扣押,讓你沒法出貨。

軟體創新才是重點

年輕人不該再用傳統的舊思維,想要「製造」或「複製」某種軟硬體產品來賺錢,而該發揮腦力和創造力,推銷理念或夢想來創業,例如臉書,就是推銷大家都需要和朋友在網路互動的概念,成為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站。

對於很多熱門和有前景的科技,政府固然看起來很重視,但基本上也是在固守現有的硬體市場觀念,希望從台灣目前賣的個人電腦升級至可以賣某新科技的伺服器,而忽略了新科技上在軟體系統的創新才是重點。

雲端時代的便利

以前郭台銘創業時代,你若有很好的軟體系統構想,除非有很多的資金,否則根本無法創業,因為你要買很多的伺服器,也需要機房來放伺服器,還要租用快速的網路,並請人來二十四小時維護,市場還沒起來前資金就燒完了。

但現在雲端計算非常普遍,有很多公司提供基礎設施(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和機器平台(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的租用,如果你有好的軟體創新構想,隨時可以租用伺服器來開始,一開始租少一點,生意好時馬上提高容量,彈性大,可以很容易來測試看你的想法可不可行。即使最後失敗,也損失很小。

別再拘泥於硬體

台灣應該構建一個雲端的創新平台,用很少的租金甚或免費讓軟體創新者來使用,讓很多人可以在上面測試其創新的想法,這樣或許有一天台灣也能有像谷歌或臉書等世界級的公司的出現。台灣如果還是只想賺硬體的錢,將是辛苦錢和蠅頭小利。

看看亞馬遜和蘋果公司,亞馬遜一開始是一個網路上賣書的小電商,現在發展成線上和線下零售的巨擘,靠的不是硬體,而是源源不斷的軟體創意。蘋果一開始也是賣硬體,但現在靠著蘋果商店的生態,和亞馬遜都是市值突破一兆美元的公司。

最重要的軟實力

台灣年輕人整天掛在網路上,網軍看似有無比的威力,但除了筆戰和口水,幾乎沒有觸發出任何有創意的網路應用。尤其未來5G和AI、VR、AR的時代,掌握在高速網路和雲端上的創意和軟體的實力,才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軟實力。

甲骨文(Oracle)的CEO艾立森說過:「電腦工業界比時裝界更時髦。」外行的趕時髦,內行的深入門道。門道無他,就在如何利用高速的網路來發揮軟體和創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