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保育政策 窮國反受其害

莊瑞萌 2018/07/09 18:24 點閱 12266 次
各國推動保護雨林措施,卻絲毫沒有給予當地人任何補償。(Photo by Paolo Crosetto on Flicker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各國推動保護雨林措施,卻絲毫沒有給予當地人任何補償。(Photo by Paolo Crosetto on Flicker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雨林保育措施,反加諸負擔於窮人?英國大學研究人員實地前往非洲觀察發現,國際社會在保育珍貴森林資源與動物時,補償若未到位,不僅犧牲當地居民的生存權,也容易造成民眾與保育人士對立,讓原本立意良善的環境政策,淪為富有國家剝奪窮人權益的手段。

淪為空頭支票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英國班格爾大學研究人員瓊絲在報告中指出,生物多樣性豐富以及熱帶森林面積廣大的馬達加斯加,在推動保育政策後,已迫使農民放棄自己生活方式,以滿足國際社會防範氣候變遷的需要。儘管世界銀行等組織也曾信誓旦旦給予計畫受害者補助,但最後卻淪為只聞樓梯響的空頭支票。

研究人員是從聯合國推動的「減少毀林與森林退化造成之排放」(UN-REDD)計畫發現,計畫若未妥善執行將會帶來嚴重後果。研究人員分析包含大狐猴在內的保育計畫結果發現,共有2.7萬人受到計畫牽累,不僅傳統農業形式被中斷,當地民眾接收的補償金額也不足夠,許多農民甚至連補償也沒有拿到。

缺乏損失的補償

據《歐亞評論》報導,雖然補償計畫通常是透過農業開發補助推出,但只有少數人能獲得,而且獲得的人通常不是最需要的對象,補助價值甚至比保育衍生的成本還要低。
瓊絲表示,這種趨勢在全球許多邊緣化聚落中不斷發生,斯特靈大學研究人員羅寇多納諾夫指出,「我曾聽說有人因為在傳統土地上耕種而被捕,」他指出,「那些會整理土地作農耕的人,通常是最無法獲得食物的人。」

研究人員是以603人為樣本進行深度訪談,時間長達2年以上。結果發現,將當地民眾區隔在保育區之外會帶來其他問題,除了環境不正義外,缺乏損失的補償也會造成保育人士與當地民眾對立,反而阻礙推動保育區域成功的進展。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PeerJ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