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匙喝珍奶挨罵 限塑要善用推力(陳敦源)

陳敦源 / 政治大學公行系教授 2018/06/13 09:07 點閱 8129 次
(社論)環保署推動限塑政策,有人困擾以後買珍珠奶茶沒吸管,環保官員竟回答說「可以用湯匙喝」,引起網友撻伐。(photo by TVBS)
(社論)環保署推動限塑政策,有人困擾以後買珍珠奶茶沒吸管,環保官員竟回答說「可以用湯匙喝」,引起網友撻伐。(photo by TVBS)

最近外用吸管限塑管制的問題,因為環保官員一句喝珍珠奶茶「何不用湯匙?」而火紅了起來,不過這態勢似乎又歸位藍綠攻防,一邊嗆說上網去看「海龜吸管」的影片,政府能不管嗎?另一邊則說,這些天龍國的官員,每天盡想些脫離生活現實的政策,擾民又白目!

減塑政策可用推力

政府現在開始限塑,可以全面禁止商場用塑膠提袋,但是,也可用公共政策推力(nudge)的概念,在收銀台放一張北極熊因吃過多塑膠袋而亡的照片,再問顧客「paper or plastic?」,以影響其行為選擇。

當然,推力的設計在執行強度上有其限制,也被譏「只能採收那最容易摘到的果子」,對於進步人士追求的社會改造,推力太軟又太慢,那些無法歸順人類發展高階價值的「黑暗之子」(children of darkness, 借Reinhold Niebuhr的用語),用公權力去輾壓之,只是剛剛好而已。

我相信「何不用湯匙」只是環保官員一句不經意的回嘴,也可能被網路封為本週幹話冠軍,或是被政府回嗆為假新聞,但如果從推力在公共政策執行的應用面來看,環保署應該珍惜從宣布禁用吸管之後的每一次對外陳述政策內涵的時間,當作以「推力」建構政策執行效能的機會。

畢竟,台灣進入民主時代,公權力相對於個人選擇權較難恣意使用,政府需要更仔細地設計政策執行框架。

讓行為者「有感」

老實說,政策設計在赤裸裸的公權力面前常是多餘的,但是「政府要禁止...」的心志,並不能當作政策成功執行的保證。

從1973年Pressman and Wildavsky在「Implementation」一書中提出這直觀的政策論證之後,「重政策意圖,輕政策設計」的公共政策執行問題,仍然是急於向支持者表功的政治人物們最容易犯的執政錯誤,因此,更仔細的政策設計對當代政府越來越重要。

「更仔細的政策設計」到底是甚麼意思呢?因為資通科技的發展,以及推力的意外爆紅,近年政策設計(policy design)是國際公共政策領域的顯學,下面就是例子:

要設法內化(internalize)選擇行為的代價,讓行為者有感:由台北市開始的垃圾收費制度,剛開始是藉由民眾無感的水費中代收,由於水費不是家戶日常感受得到的支出,因此政策效果不佳,後來改為隨垃圾袋之後,雖然金額不大,但是有感就產生巨大的行為改變。

另一個例子是德國城市為了讓人民不要隨地小便,將牆壁以防水漆塗裝,讓尿尿的人都會濺濕鞋子。

反過來說,盲目相信公權力的萬能,有時反而無法正確預期受管制行為人的反應,而導致整個政策目標的陷落,台灣燒金紙汙染空氣的防制政策,因文化關係必須妥協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