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利害無情 公務員要學會駕馭人性(陳敦源)

陳敦源 / 政治大學公行系教授 2018/05/31 20:40 點閱 8831 次
公務人員必須仔細平衡理性與感性的工作要求。(photo by TVBS)
公務人員必須仔細平衡理性與感性的工作要求。(photo by TVBS)

要如何訓練公務人員對利害關係敏感且「無情」,又要訓練第一線服務人員對民眾充滿熱情,是一個維妙且複雜的任務。有幾點可以討論,公務人員的運作環境有平衡情緒與理智的高度需求。

無情是一種工作要求

首先,情緒不能無線上綱:我上課常說醫師被要求要「視病如親」是不可能的,人情感有強度天花板,如果將每一位病人都當作自己生病的親人,情感負荷會超過正常人可承擔;因此,視病如親應鎖定在程序上的公平,比較容易落實,而醫生不用過度對病人動情,仍然可以讓大家享受與親人同等的服務。

再者,情緒勞務必須有界限:公務人員服務對大眾敞開,其「情緒勞務」(emotional labor)比個人工作者來得重,然而,情緒是人的本象之一,不可能全然消滅,因此,適當地利用情緒除了能增加工作熱忱,又不會因為過度涉入服務對象的個人私領域的需要與偏好,而越過法律與工作關係界線,產生利害關係爭議。

接著,無情是一種工作要求:2015年我對能否考上公職考生研究顯示,在公共服務動機(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PSM)的情緒面向(同理心與自我犧牲),考上者統計上是顯著的低,當時對官僚不具好感的記者們,認為是考選有問題的明證,但我一直不願作價值判斷的原因,正是這公務人員有時必須「無情」的議題。

公務員要去個人化

第四,公職與社運心態的差異:我想,這也是社運者對於公務人員「不夠熱情」之批判的關鍵所在,當然,落實法制維持治理環境現狀,與衝撞不合理的法制現狀,所需要的工作能力與情緒勞務的內涵是不同的,主觀自我正義化進而針對性地衝撞個案,對比隨時要抽離現場並無情化的法制環境要求,類比困難。

第五,去個人化的服務訓練:我上課愛說一個真的故事,告訴第一線公務人員作服務時不要太get personal,因為民眾常常不是針對你而來。年輕時參加救國團活動,同組的一位女生第一天就對我有敵意,我一直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直到最後一天惜別營火晚會後跑去問她,她略帶羞澀地說:「你長得好像我的前男友。」

平衡感性、理性

第六,公務上過度動情的後果:有一次專班同學聽完我的PSM研究,一位警政單位的學生下課時跑來找我,說老師的研究解開他一個心結,他有一位熱心助人的學弟,被派到台北特種行業最多的一個區服務,因他對「可憐的」風塵女子動了真心,而造成洩密問題,影響警察執勤,最後落得必須離開警界另謀出路。

最後,追求人性的展現,走極端較易引起注意,但是公務人員必須仔細平衡理性與感性的工作要求,「兩者都要大,也都不能太大」這種高度人性駕馭的技術,好像沒有甚麼課程是在教這個「能力」!

或許,好友Evan Berman教授與他學輔導的太太合著的「職場中個人技巧」(people skills at work)是個不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