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的溫柔 寫實魔幻的政治寓言 (胡幼鳳)

胡幼鳳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楊士琪紀念獎主委 2018/05/02 12:44 點閱 7087 次
圖為《殘酷的溫柔》劇照。(photo by 網路截圖)
圖為《殘酷的溫柔》劇照。(photo by 網路截圖)

《殘酷的溫柔》是烏克蘭裔導演瑟蓋洛茲尼察在去年坎城影展入圍競賽展的作品,這部長片前3分之2是冷洌寫實的風格,後3分之1卻風格丕變成華麗魔幻,導演以政治寓言的手法藉古諷今,提醒俄羅斯人民莫再接受史達林時代的白色恐怖統治。

隻身探監尋夫

故事背景是一個艱苦生活在蘇俄郊區的女子,苦等因「莫須有」罪名入獄的丈夫的來信,結果等到的卻是她省吃儉用寄去的包裹被退回的通知,為了追查原因,她到郵局查詢,官僚卻只要她付出200盧布拿回包裹,不給任何理由。她仔細檢視寄去的包裹中的衣物、食品罐頭並未發現異狀,因此決定搭火車遠赴西伯利亞的監獄一探究竟。

她帶著包裹,隻身踏上了一段詭異且充滿暴力威脅、羞辱與誘惑的冒險旅程。女主角的目標很單純,但沿路的風險讓觀眾不時為她提心吊膽,當她抵達這個因監獄而繁榮的小鎮,小鎮居民習慣仰賴探監家屬的痛苦而生存,反而感謝政府讓這麼多人入獄,身處誰也不能信任的異鄉,女主角有如一隻走入虎口的肥羊。

諷刺俄羅斯政治

監獄固若城堡,女主角不得其門而入,她留宿在龍蛇混雜的客棧,在只有伏特加與酸黃瓜的狂歡派對中,落魄詩人歷經文字獄的折磨後,醉後肆無忌憚地向鄰座女子伸出鹹豬手,似只能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清醒想追索答案的女主角,頻吃閉門羹,遭到警察逮捕,噩運一樁接一樁襲來。

導演瑟蓋洛茲尼察與獲得坎城金棕櫚獎《四月三周又兩天》的羅馬尼亞攝影合作,以這個女子的遭遇來諷刺俄羅斯的現狀。普丁是位KGB特務出身的俄羅斯總統,掌權已長達18年,他雖然振興了俄羅斯的經濟,但在民主與人權上備受爭議,有人稱他是新版的史達林。

電影的年代被刻意模糊,但人們聊天時對美國充滿敵意,猶如仍在美蘇冷戰時期,「賞美國一顆核彈就能徹底解決對頭」的思維深入人心,片中人們即便生活在有手機的現代俄羅斯,卻猶似生活在沒有言論自由的史達林時代,隨時可能被羅織罪名入獄,而且家屬抗辯求助無門,讓人分不清今夕何夕。

華麗盛宴反襯現實

官僚的面目可憎、警察與黑道掛勾、有罪的人逍遙法外,無罪之人卻因「莫須有」的罪名吃牢飯,連人權組織都與情治單位脫不了干係,去請願的人最後反落入情治單位之手,飽受刁難。這部電影改編自俄國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同名小說,但情節大異其趣,與原著最大的關係是暗喻人民猶如書中的女主角,只會逆來順受,任遭欺凌。

曾三度入圍坎城競賽展的導演瑟蓋,對於俄羅斯政府的強烈反諷,已幾近明目張膽的指控,由於電影不可能獲准在俄羅斯拍攝,是在拉脫維亞拍攝。影片結尾時,導演用華麗的場景,讓強權領導者與人民合演了一場華美盛宴的戲,對照幽暗囚車中女主角慘遭強暴的境遇,以強烈對比的手法暗示歷史的悲劇會一再重覆發生,令人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