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社論》中華民國外交的未來( 彭蕙仙)

彭蕙仙 2018/05/01 18:00 點閱 5453 次

多明尼加宣佈與我國斷交。這是蔡英文執政後第3個與中華民國斷交的國家。外交部長吳釗燮在媒體記者的質問下,坦承目前邦交國為19個、是史上最低紀錄。

直接稱「中國」

蔡英文與吳釗燮都表示,多明尼加是在「中國的打壓下,與我方斷交」。這個說法並不令人意外,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兩人都直接使用「中國」而不再拐彎抹角稱「中國大陸」或「中共」。

在現階段的國際現實下,執掌外交的吳釗燮如此說法是否得當,有待商榷,不過,吳出身獨派,政治立場向來鮮明,稱中國其實不令人意外;倒是蔡英文也一改過往的稱呼,在提及多明尼加斷交一事時,直接使用中國稱呼對岸,透露出蔡政府兩岸關係定位似乎悄悄出現了改變,連掩蓋其上的模糊性都要撤去了。

與中建交對其有利

吳釗燮在斷交記者會上不屑對岸以金錢外交手法,迫使我邦交國選邊站,因為台灣沒辦法像中國大陸一般的大手筆。不過,無論是巴拿馬或是多明尼加,對外提到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理由時,都強調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中方建交是正確而且對國家及國民有利的選擇。

可知他們的著眼點已不只是短期、眼前的利益,更是長期的國家發展需要。因此,蔡政府說邦交國都只是被陸方的金錢所惑、甚至如吳釗燮在記者會上「細數」中國對友邦的承諾,其實跳票者多,企圖以此勸誡「潛在」斷交國,宜謹慎、別上當的「說帖」,老實說,恐怕並沒有太大的說服力,畢竟這不完全是真實的狀況。

這些國家基於他們自己利益極大化的考量,在外交上做出這樣的選擇,台灣實在難以多所置喙、也無法改變什麼;這種酸言酸語或許只能略為用來自我安慰、療傷止痛吧;別的國家哪裡需要我們提醒他們該如何進行外交操作呢?

檢討外交網路

兩岸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的差距日益擴大,在國政治現實之下,我方邦交國排隊想跟對岸建交的傳言不斷,台灣一直處於被動地位,也就是說,幾乎只能等著「被斷交」。最難堪的是像多明尼加的做法,收了台灣的厚禮就翻臉不認人,而且竟然在斷交一小時前才通知我方。台灣被斷交、還斷的那麼難看,其中外交、國安相關領域是否有不夠警醒、不夠努力的地方,以致於無法最大程度維護國家尊嚴,是必須檢討的。

我們與多明尼加有77年的邦誼,與巴拿馬更已建交107年,照理說,各種官方、民間的交流、互動應該是十分密切,兩國的人脈網路也應該很綿密,為什麼總是在斷交的前夕才知道消息,以致於匆忙間無法做有利的安排與舖陳;與聖多美普林西比的斷交,則甚至是由中國大陸主導以外電宣佈,對台灣來說,更是難堪。

斷交或許難以避免,但台灣的外交怎麼會搞到如今這種飽受羞辱的局面,是否外交工作者的士氣、自信與拚勁都在快速的消磨中?在指責中國打壓之餘,蔡政府更須深入了解台灣的外交現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第一線的外交人員還有多少意志力與戰鬥力?台灣的外交工作需要好好的整隊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