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高鐵延伸屏東」問題(張善政)

醒報編輯部 2018/04/30 06:29 點閱 6184 次
前行政院長張善政近日在臉書上提出對於高鐵延伸至屏東之觀點。(photo by維基百科)
前行政院長張善政近日在臉書上提出對於高鐵延伸至屏東之觀點。(photo by維基百科)

張善政(前行政院長)

日前我貼了一篇以一日生活圈、區域均衡發展角度支持高鐵延伸屏東的文章,引來支持的,但也有相左的看法。後者多在擔心高鐵不但不能產生預期效益,反而會帶來問題。

高鐵提供機會

顧慮的問題一:「高鐵未必真能繁榮地方經濟,達成均衡區域發展的目標。」
這顧慮的確有可能發生,而前文未有機會著墨。其實,中南部幾個縣市已經都出現這個現象,值得重視。事實是,高鐵不能保證繁榮地方經濟,但可以帶進人潮與商機,所以是很重要的基礎。基礎之上要有配套,就是要找出並發展地方特色產業。

以屏東為例,農業與觀光在國際上都是極具優勢的項目。屏東有號稱全球唯一的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全國聞名的屏東科技大學、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香蕉研究所等,儼然就已是國際農業科技重鎮的雛形。而如墾丁、佳樂水等觀光優勢,也無須贅述。

發展在地產業

換言之,高鐵是提供創造經濟發展的新機會,但不是成功的保證。可是,如果沒有高鐵,就喪失不少對外界投資與人才的吸引力。

顧慮的問題二:「區域人口外流可能因高鐵而加劇(異見舉高雄市為例)。」
這個顧慮有點倒果為因。民眾離家到外地就業,是因為「原地沒有適合的工作機會」。不論高鐵實際上是否有加速人口外流的效應,應該是檢討原地沒有工作機會的原因,不該用「不建高鐵」來阻礙人流。

以台灣的環境來說,除北部以外,很少的區域能有全方位的產業發展來提供各種不同專長的就業。所以上面屏東這樣的假想情境並非壞事,也是均衡區域發展的真正內涵:「定義區域的在地特色產業,利用產業繁榮在地的經濟」。

車路分離

顧慮的問題三:「財務可能長期虧損」。
其實我們國家應該參考高速公路作法,定義一個更細緻的鐵路建設分工模式(包括解決目前台鐵財務問題):「車路分離」。「路線」是國家基礎建設的一部份,由國家負擔,是投資(籌資方式暫不討論)。「車輛」營運服務則視運量需求來決定班次頻率,原則上不應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