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稅改大計?還是稅改大忌?(葉昌倫)

醒報編輯部 2018/01/07 16:41 點閱 900 次
當大國用最高效率快速通過立法減稅,誘惑台灣企業前往美國投資的時候,我國政府不僅沒有保護大家,還拚命在超徵稅收。(photo by pixabay)
當大國用最高效率快速通過立法減稅,誘惑台灣企業前往美國投資的時候,我國政府不僅沒有保護大家,還拚命在超徵稅收。(photo by pixabay)

看到某周刊《川普的稅改大計 為何變台灣科技廠噩夢?》心中有感。文中指陳美國的稅改方案吸引跨國科技公司投資,卻在稅務執行面下殺企業利潤。我認為這對台灣政府來說,是告誡,也是利多。

以前有許多外商,看中台灣當年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租稅優惠,來台投資,卻也是因為政府後續種種執行面的規範下,讓他們未得到應有優惠,有的公司甚至還被惡意追稅,最後逃離台灣。但為什麼說是利多呢?因為各國的減稅雖吸引台灣企業出走,但若到最後還是變成看的到吃不到,他們終究會返國紮根。但前提就是,同樣錯誤台灣不能再犯。

專利案少、連根都撤

我原本是科技人,捨高薪於四年前高考進專利局,當時專利案件多到消化不完,最盛的時候,是一件案件要到4個月才審出來。但是這兩年來,竟然只剩下不到一半的申請量,逼得長官要我們去公司辦座談,鼓勵他們申請專利。

過去國內廠商若是要外移,總是說根留台灣,也就是研發單位不會走。如今專利案件越來越少,表示國內廠商連根都撤了,那可是一去不回頭的,就更別提外資廠商了。

這個現象政府務必高度重視,因為它代表台灣科技業喪失生存能力,將淪為單純的加工產業,一旦有人有較低的價錢或較高的技術,就很容易被抽單。一直以來,我國科技業之所以稱霸全球,就是因為超強的研發能力,透過專利的申請與保護,再生產行銷到全世界;外國企業也透過在台灣申請專利,在台灣生產。如今這樣的盛況不再、專利案件的銳減,已透露出台灣經濟實質面下滑趨勢。

別人減稅我超徵

哈佛商業評論今年三月在一篇名為「企業研發為何移往海外」的文章中表示,「外國研發活動和稅賦的關聯,是比勞工來得重大。」

根據研究,稅制不透明無競爭力、法制環境不佳、政府效能不彰是台灣無法吸引外資投資的重要主因,但我們萬萬沒想到當大國用最高效率,快速通過立法減稅,如老巫婆請吃毒蘋果般誘惑台灣企業,我國政府不僅沒有保護大家,還拚命在超徵稅收,這四年來,到今年第三季已經超徵5千多億,真是不可思議!

我不知道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挽救台灣經濟,但我知道悖離人民的稅制,已經成為台灣最需要解決的大問題,而且必須即刻解決。因為唯有這樣,當台灣企業倦鳥知返,台灣才會是他們安身立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