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官方語言不治本 語言環境最重要(許又方)

許又方 / 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2017/10/15 15:04 點閱 674 次
提升全民英語能力,重點不在列入官方語言,而是加強語言環境,讓國民願意且習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photo by Max Pixel)
提升全民英語能力,重點不在列入官方語言,而是加強語言環境,讓國民願意且習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photo by Max Pixel)

有立委提議將英語列為我國第二官方語言,行政院長賴清德也允諾將指示教育部成立跨部會小組研議。值此全球化時代,多學會一種語言絕對是好事,特別英語是目前最為國際化的語種,將之列為第二官方語言,以目前台灣人熱衷學習英語的情況來看,相信多數人都不反對;問題是,只是列入官語,台灣人的英文就會進步嗎?

香港英語水平不如想像

且讓我們先看看曾經被英國殖民長達99年、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香港。原本以為香港人的英文程度應該都很好,但筆者多次造訪當地,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原來絕大多數香港人平素多以廣東話交談,學校上課也多用粵語,因此除非就讀英語授課的學校,或是曾到英語系國家留學,否則大部份的學生英語程度也只能算一般。

香港的經驗告訴我們,即使以英語為官方語言,但當地人的英文程度並未因此與英美並駕齊驅,甚至也未必比台灣一般人來得好,事實上台灣的多益成績還超過香港。這對一個曾被英國殖民近百年、回歸中國不過20年,且迄今仍有許多全英語授課學校的地區而言,有點不可思議。

重點是語言環境

因此,要提昇全民的英語能力,列不列入官方語言恐怕不是重點,而是如何讓大家願意且習慣在平常生活或學習中使用英語。

台灣學生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上過的英文課不知凡幾,為何仍無法對之朗朗上口?除了教材與教學方式可能有問題外,最根本的因素就在於欠缺隨時使用的必要性,平時生活中沒有英語環境,又何必說英語?不常使用,自然也就難以專精了。

依我陋見,政府若欲提昇全民的英語能力,不妨考慮增加學校的英文課時數,並且要求老師用英語授課。或許這般自小紮根,能讓學生的英文程度有較顯著的進步。

引入新知才是關鍵

只是,話說回來,英文進步了,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就會變強?且看我們的鄰國日本。為何日本可以在國民外語能力普遍不好的「劣勢」下,還能締造令人敬畏的科技與經濟成就,躋身世界強國?關鍵因素在於日本政府有計畫培養大量翻譯人才,將全球最新的知識快速透過翻譯引入國內,並且鼓勵其國民閱讀、求知,為日本國力紮下厚實的根基。

說穿了,語言只是橋樑,外語說得再溜,腦袋卻空空,充其量不過如同善學人語的九官鳥罷了。

要提振台灣的競爭力,關鍵恐怕不在語言(雖然語言很重要),而是如何更快速引進新知(翻譯人才的培養因此十分重要),並鼓勵國民隨時閱聽、接收新知識。說實在,一個知識流通率低、不怎麼喜歡閱讀、欠缺求知慾的民族,就算英文再好,競爭力也是不可能快速提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