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巴斷交是必然?還是理所當然? (孫榮富)

孫榮富 / 國會辦公室研究員 2017/06/14 11:40 點閱 914 次
巴國副總統兼外交部長德聖瑪洛(左)在北京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簽署建交公報。(photo by 東森新聞截圖)
巴國副總統兼外交部長德聖瑪洛(左)在北京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簽署建交公報。(photo by 東森新聞截圖)

這次巴拿馬與我國斷交,是英全政府執政後的第二個斷交國,全體國人當然氣憤,但卻沒有過去的意外情緒反應,在當前英全政府的對外關係上,是「必然」?還是「理所當然」?

外交的競爭本就是一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關鍵場域。惟英全政府執政後,為了突破對岸的打壓及逼迫,新政府採取了不同於舊政府「兩岸優先於外交」的國家戰略。

從蔡英文與川普的遠洋通話、總統府秘書長的人事任命,到原廠藥專利連結制度,以及連結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及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規範,這些作為不僅是外交優於兩岸,還是一種加碼壓寶美國、一種「完全台美連結」的國家大戰略。

很遺憾,這次的中巴建交卻破解了英全政府的完全台美連結戰略,也再次說明了在中國日益壯大、擴大的強勢國力衝擊下,台灣的外交運作瞬間故障、失效失能,也間接向美國川普政府展現:現代化後的中國大陸已經具備影響美國後院的能力及實力。

秦朝末年,項羽聽取范增建議在鴻門宴請劉邦,項莊藉假借表演舞劍助興,實則企圖趁機刺殺劉邦,常用以比喻利用某種藉口掩飾真正企圖。此次的中巴建交,其政治目的很難不讓人聯想是劍指美國!

當前台巴雖然斷交,但雙方一切民間交流及合作依然不受影響。足見,這是一種對台關係的「遠官親民模式」。台灣的政府雖然很努力經營雙方外交,但就台巴雙方百餘年的互動關係,巴拿馬政府要的是一種持續且穩定的投資合作,而不要斷續而波段的援助或資助。

從另一方面來看,台灣民間企業的活力、影響力、續航力,都比政府官方還來得大,甚至是政府官方沾了民間企業的光!

最重要的是,執政黨對兩岸關係的政策轉彎。不論是「友中愛台」、「親中愛台」、「和中愛台」甚或是凍結臺獨黨綱,都說明了對中態度必須要轉變。但是,執政黨卻忘了關係是一種互動,不是單方面說要「友中」、「親中」、「和中」,對岸就一定會配合,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