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現盜獵 瀕危物種受威脅

莊瑞萌 2017/04/19 17:33 點閱 19089 次
世界自然遺址內的珍貴動物傳出遭到盜獵,實為人類一大損失。(Photo by Leszek Leszczynski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世界自然遺址內的珍貴動物傳出遭到盜獵,實為人類一大損失。(Photo by Leszek Leszczynski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盜獵、非法砍木與捕撈正威脅世界各地遺址內的瀕危生物。國際保育單位日前公布研究報告發現,在全球200處世界遺產中,有近半已遭到野生動物犯罪行為入侵,威脅到境內瀕絕野生動物的生存,其中包括極度瀕危的爪哇犀牛與野生老虎棲息地,都無一倖免。

據《BBC》報導,包括大堡礁與加拉巴哥群島在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在全球選定近200處世界遺產遺址,但「世界自然基金會」日前評估受到「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保護的物種後發現,全球45%世界遺產瀕危的動物與植物遭到盜獵或非法採集的情事。

這次研究中評估的公園,包括全球60隻爪哇犀牛棲息地印尼烏戎庫隆國家公園,以及擁有近3分之1僅存非洲象的波札那歐卡萬哥三角洲。

世界自然基金會代表歐克里歐丹指出,「上述世界遺產確實有經濟價值,但也是特殊區域,當人們親眼看到時會心情激動,如果人類要珍惜就必須採取行動。」

除此之外,1970~2012年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已減少近6成,報告指出,非法物種1年貿易額據傳規模高達190億美元,其中造成熱帶國家毀林的原因,未授權木材交易便佔9成。短短2年內,馬達加斯加非法紅木交易便已造成當地損失2億美元收入。

報告也指出,世界遺產內出現非法物種貿易造成稀有動物與植物消失後,已對當地民眾生計造成重大衝擊,例如貝里斯,超過一半以上人口是倚賴珊瑚礁觀光與捕魚維生。

2009~2016年也發生保護公園595名巡守員遭到殺害,顯示目前阻止非法交易的作法無效。因此,該報告呼籲應該增加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與世界遺產公約的合作力道,好扭轉上述悲劇繼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