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脈象》 署長吃魚翅 小心噎著(李武忠)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7/04/11 14:48 點閱 1086 次
台灣曾列名全球第4大獵捕鯊魚國家,引來國際保育團體的撻伐。(photo by 網路截圖)
台灣曾列名全球第4大獵捕鯊魚國家,引來國際保育團體的撻伐。(photo by 網路截圖)

環保署長參與魚翅宴,引發保育團體抨擊。魚翅在傳統華人社會是一種傳統的佳肴,也是社會地位的象徵。台灣曾列名全球第4大獵捕鯊魚國家,引來國際保育團體的撻伐。

中國禁吃政策有成

鑑於全球鯊魚數量銳減,每年有多達7300萬頭鯊魚被獵殺,其中許多鯊魚是因為魚翅而被獵殺,導致有將近三分之一的鯊魚種群正受到滅絕的威脅,已影響海洋生態平衡;何況魚翅並未含有特殊營養成分非吃不可,尤其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調查結論,所有深海魚類中,鯊魚、旗魚、康氏馬加鰆及馬頭魚等四類大型深海魚含汞(水銀)量最高,其中鯊魚高居首位,污染達到了70%。

為此,生態保育團體大力呼籲民眾不要吃魚翅。而中國大陸當局實施反貪腐措施後,也禁止魚翅在官方宴會上出現,使得魚翅消耗量銳減達七成,阿里巴巴集團響應官方作為也禁止在淘寶網上銷售魚翅。

剔除魚翅 以正風氣

根據全球最重要魚翅貿易中心香港護鯊會調查發現,在香港只有約5%的人喜歡吃魚翅,不喜歡的有20%,更多人是無所謂,這證明魚翅消費的決定權不在於食用者,而是在於點菜的人或酒樓提供的菜單,因此若餐廳能把魚翅從菜單中剔除,相信能顯著降低吃魚翅的風氣。

為洗刷獵殺鯊污名,我國政府於2012年修正《漁業法》第54條公布「鯊魚鰭不離身」規定,但是在宣導和執行力立度上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目前國內只有少數餐廳已經將魚翅從菜單中剔除,但是仍有許多餐廳負責人以魚翅的銷售和食用是市場行為和飲食習慣為由繼續提供。

諷刺的是,身為負責我國環保政策制定與推動的環保署署長李應元,在參加朋友聚會時,竟然毫無警覺的大啖魚翅,做了最不好的示範,有損環保形象,該照片還被po上網,引來國內保育團體痛批,此舉也透露出國人對禁食魚翅的觀念相當薄弱。為此環保署長不僅應公開向國人致歉、主動接受海洋生物和生態保育等相關宣導課程,更須透過積極參與海洋生物和生態保育活動來彌補形象。

依國人飲食調整標準

國人該如何正確吃魚才會讓身體健康又不會有汞中毒等疑慮,儘管國外已有許多參考數值如美國FDA基於人體健康依照汞含量高低把一些常見水產分為低(低於0.09ppm )、中 (0.09~0.29ppm )、高(0.3~0.49ppm )、超高(超過0.5ppm )汞含量,並分別建議為可食用、每月食用少於6次、每月少於3次、禁止使用等不同級別。

但因食性、種類、習性、烹飪方式、海域汙染程度等不同,台灣衛福部應該邀請學者專家,根據國人飲食消費習性做出適度調整與增刪,提供給國內消費者參考,讓民眾有所依循可以安心吃魚,食安已成為蔡政府軟肋,而人民耐性有限,官員應繃緊神經,魚翅好吃但小心別噎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