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的負面效應擴大中(彭蕙仙)

彭蕙仙 2017/03/19 17:17 點閱 1360 次
瓦斯業確定納入4週彈性工時,可以預料,一例一休實施到最後,終將會因為「例外」太多,而面目全非。(photo by 網路截圖)
瓦斯業確定納入4週彈性工時,可以預料,一例一休實施到最後,終將會因為「例外」太多,而面目全非。(photo by 網路截圖)

《勞基法》中一例一休的負面效應正在快速擴大,各界要求再修、甚至暫緩實施的呼聲越來越高,蔡英文總統日昨參加「磐石會」的會長交接典禮時表示,企業界對新制度的聲音非常大,「我都聽到了。」但是很顯然,她雖聽到聲音,卻未解其義,仍然相信一例一休對勞工是好的措施,認為是企業界長期的「慣老闆們」不願讓勞工享有應得的休假,才會不斷抗議、一再反對。

而行政院長林全也是抱持著同樣的觀點,因為日前他公開表示,一例一休沒什麼問題,是過去企業界沒有落實《勞基法》,才會在新制實施後出現無法適應的各種狀況。蔡英文與林全都一致要求企業界多與勞工溝通、多聽聽勞工的聲音,如此就會找出解決的辦法。

長期以來,台灣以血汗勞工的超時付出來換取經濟成長,這種經濟發展模式確實存在許多不公平,近年來也早已面臨其他勞動成本更低國的挑戰、甚至取而代之,因此台商總像逐水草(低廉的勞工)而居的游牧民族,好不容易選定了低生產成本的地方,待當地經濟發展起來、勞動成本升高,台商又得搬家了;而台灣鮮少與各國簽訂相關的租稅協定或自由貿易協定(FTA),生產成本比競爭國高,不但經營得膽戰心驚,且往往不斷被迫遷徙。

缺乏規劃、溝通便推行

民進黨政府要切斷這個悲情的循環,立意良好,然而,台灣如此發展的模式行之已久,企業界和勞工都已建立了一定的默契與互動,如果要打破這樣的運作習慣,需要細膩的規畫、不厭其煩的溝通,讓業者與勞工都理解改革的根據、理由,以及未來可能帶來的好處,這樣大家才能夠心甘情願乃至於積極的配合新制,讓台灣的產業改頭換面;則屆時不只是勞工擁有更為合理的勞動條件,台灣也有機會進行經濟轉型。

但蔡政府在去年年底匆忙推出一例一休,「例」與「休」本質不同、加班計算方式又極為複雜,讓全國陷入一片混亂,連相關的勞動主管單位都不見得知道新制的細節,面對地方政府、企業人事部門的詢問,也不敢把話講得太肯定,免得被打臉;如此一來,更造成勞動條件的莫衷一是。

各行業的「例外」必增

此外,因為各行各業的反彈,蔡政府只能一再以「放寬規定、彈性解釋」因應,可以預料,一例一休實施到最後,終將會因為「例外」太多,而面目全非。意即想要讓勞工擁有所謂「實質週休二日」的立法美意難再堅持,而勞資雙方的信任關係、甚至台灣社會長期存在的人情溫暖,亦已被破壞殆盡。因此,與其如此零星作業,何不整體評估修法?

蔡政府至今似乎不清楚此事後果嚴重的程度,以為只要透過一些安撫的話術,讓整個社會「習慣」新制後,風暴就會過去。殊不知,在台灣內、外在環境都如此不平靜時所推出的一例一休,如同是為台灣畫出了一條分隔線,從此,穩定、穩健的經濟與社會,漸行漸遠,人心的不安與動盪,甚至可能會超過民進黨政府可以處理的地步。

520將屆,民進黨政府上台滿一週年時,台灣會呈現什麼樣貌?盼蔡英文以民生為念,勿再硬頸。全面檢討一例一休,此其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