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禁化學物質 研究:深藏海底不滅

莊瑞萌 2017/02/15 18:08 點閱 15036 次
海底生物即使距離海面遙遠,但仍脫離不了人類的污染。(Photo by Bob Familiar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海底生物即使距離海面遙遠,但仍脫離不了人類的污染。(Photo by Bob Familiar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人類製造的化學物質嚴重破壞環境,連海洋深處也逃不過。澳洲1所大學利用從深海打撈的海洋生物樣本後發現,其體內竟含有從1970年就被禁用的多氯聯苯等化學物質,顯示人類製造的有毒化學物質即使已禁用多年,但最後仍累積在地球的食物鏈裡,久久無法散去。

據《BBC》報導,來自紐卡索大學的科學家潔米森,從太平洋海域的馬里亞納與克馬得海溝取得在當地生存的端足類作為樣本,並從其脂肪組織中篩檢污染物程度,結果發現污染物包括過去常用在電子絕緣體與阻燃劑的多氯聯苯(PCB)與多溴聯苯醚(PBDE)。

PCB生產在1979年已被美國禁止,以及在2001年簽署的《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列明禁止。從1930年代至1970年代PCB被禁止之間,全球生產PCB的量約在130萬公噸。

研究人員指出,在馬里亞納海溝發現PCB的最高濃度,若與取用中國遼河河水所飼養的螃蟹相比高出50倍。潔米森指出,「在這次端足類樣本中發現的污染程度,幾乎等於來自日本駿河灣生物所發現的程度,後者是西北太平洋最嚴重污染的工業區之一。」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PCB與PBDE是從污染的塑膠殘骸,與死亡後沉入海床的動物而進入到太平洋海溝,之後再被端足類與其他深海生物吃掉,等於讓深海成為污染物的沉積地。

不過,新南威爾斯大學科學家達芬則指出,雖然這次科學家能量化PCB與PBDE濃度,但其來源與運輸機制仍不清楚,她指出,「但研究結果已清楚提供證據指出,遙遠的深海生態其實與海面密切相連,依舊難逃人類製造的污染物影響。」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