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晚吃危害大 三餐不定更傷胃

林亭妤 2017/01/08 18:54 點閱 15967 次
醫師表示,晚上習慣較晚吃的民眾,應選擇較易消化的食物並搭配散步。(photo by Salim Virji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醫師表示,晚上習慣較晚吃的民眾,應選擇較易消化的食物並搭配散步。(photo by Salim Virji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上班族整日忙碌奔波,下班回家想吃晚餐卻發現已經8、9點了,「太晚吃晚餐會不會對腸胃消化造成負擔?」肝膽胃腸科醫師林敬斌8日受訪時表示,晚餐後活動量少,腸胃蠕動慢,吃多或晚吃易引起胃食道逆流。肝膽胰內科醫師戴嘉言則說,三餐不定時的人,對身體造成的負擔比晚餐習慣晚吃的人還嚴重。

「並沒有研究數據規定『什麼時間進食是最好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戴嘉言受訪時說,歐洲國家的人晚餐可從7點吃到10點,也不見得出現哪些身體問題,倒是三餐常常不定時、或是三餐熱量分配不均的民眾,對腸胃道的負擔較大。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健康管理中心負責醫師林敬斌則認為,歐洲國家雖然有晚食的習慣,但他們的食物內容和我們不同,歐洲人偏重地中海式飲食:份量不多、個人式主餐(一道主菜)、蔬菜量多、搭配健康的油(如橄欖油),和高油、高鹽的台式料理有很大的差異。

林敬斌指出,國人的飲食習慣為早上少吃或不吃早餐,注重在下班後的晚餐享受,但晚餐又常吃高油、高鹽、高糖的美式、台式料理如:炒麵、炒飯等,甚至還喜歡在晚餐時刻去吃到飽餐廳慶祝。

對此,林敬斌提醒,晚餐時間的活動量最少、腸胃蠕動慢,較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也會影響內分泌系統的運作,長久下來容易引發慢性疾病(如糖尿病)。

「晚餐盡量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魚肉、清燙較低油的肉。」林敬斌建議,晚餐較晚吃時,可以搭配益生菌食物(如優酪乳)以促進腸胃道蠕動消化,飯後最好散步30~40分鐘。

而時常晚上8、9點才吃晚餐的民眾,兩餐之間最好準備小點心果腹,避免血糖驟升驟降,但小點心可不是指餅乾或麵包,而是人體不會馬上消化、但可維持熱量與飽足感的低升糖食物,如:蘋果、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