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搭健保 應打造全民照護網

林佳楠 2016/09/29 14:25 點閱 10058 次
醫師公會代表張必正(前)指出,民眾普遍對社區醫師不信任,導致基層醫療資源的閒置與浪費。(photo by 林佳楠/ 台灣醒報)
醫師公會代表張必正(前)指出,民眾普遍對社區醫師不信任,導致基層醫療資源的閒置與浪費。(photo by 林佳楠/ 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台北報導】「健保和長照不能分開。」北醫王懿範教授指出,長照資源不該從零開始。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安全組詹火生教授也支持兩者結合,強調建構「全人健康照護網」的重要。衛福部社保司代表及醫師公會代表張必正則表示,目前健保不夠用,應討論強化醫療分級制的效率。

台北醫學大學29日上午舉辦「長照財源有解,機會錯過不再」,由台北醫學大學衛生政策暨健康照護研究中心陳再晉主任主持,邀情衛福部代表、立委代表、學者和醫師代表與會,探討能否以健保盈餘作為長照替代財源,並朝「論人計酬」、而非健保論量計酬的方向前進。

健保盈餘多

陳再晉說明,目前關於長照財源的討論,以「三稅一捐」為主要方向,即遺贈稅、贈與稅和菸酒稅,以及菸捐,然而上述稅捐收入是否穩定,有待釐清。

他更指出,去(104)年底,健保累積的安全準備金達2296億元,超過原本需求,所以今年初才得以調降健保費率。而隨基本時薪和工資10月起調漲,健保今年可望再增加200多億。因此,健保盈餘是否可作為替代財源?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安全組詹火生教授指出,「三稅一捐」的問題在於,遺贈和贈與稅收不穩定,菸酒稅捐又有穩定性和公平性的問題,畢竟以菸捐鼓勵民眾戒菸、卻又要拿菸捐當長照財源,「不是很矛盾嗎?」

穩定財源是關鍵

詹火生認為,探討長照財源須考慮三指標:一、穩定性:經費來源是否能長期供應未來給付?二、需求性:未來失能人口有增無減,長照需求是「不可逆」的,因此與前項因素環環相扣,財源必須夠穩定。

三、公平性:目前政府提供中低收入戶75%至100%的補助,一般民眾則可獲70%補助。基於「取之於高收入者,補助低收入者」的原則,以遺贈稅作為長照財源之一是合理的,但詹火生質疑,「重點是能不能扣得到富人的稅?稅政是否能有效執行?」

全人全民照護

詹火生說,健保應與長照制度結合,打照「全人健康照護網」,這是「無關黨派、無關顏色,而是關係到每個人」的主張。北醫衛生政策暨健康照護研究中心王懿範教授也認同整合兩制度的必要,另提出台灣長照制度剛起步,現在是最好整合的機會。

「長照一定要有管理制度,並從評估病患需求開始。」王懿範表示,健保缺乏管理制度,因此現在更應與長照資源一起整合管理,由衛福部帶領專案小組,與社區照護員、醫師、財務專家等一起攜手,讓病患和家屬的需求能在「醫療分級制度」中有效分流。

健保不夠用?

針對健保盈餘作為長照財源的要求,衛生福利部社會保險司研究員白其怡回應,目前健保盈餘有應用在其他方面,若要再涵蓋長照制度,恐無法支應。

對於健保結合長照,醫師公會副秘書長張必正也持保留態度,「畢竟健保都不夠用了」,如果再考慮醫護人員納入勞保的問題,經費就更加不足。張必正認為,應該把討論轉向「醫療分級」如何強化的問題,也就是加強民眾對基層醫療的信任。

「怎麼讓民眾放心?」張必正說,很多大醫院的醫師都轉到小診所執業,或有很多社區醫師在大醫院兼門診,例如他自己原本在台大醫院,現在則在社區診所服務。他強調,「醫界在長照不應缺席」,但對於健保和長照制度要否結合,公會覺得不太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