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週刊封面:互聯網何以深陷於仇恨文化? (20160821 時代雜誌)

邱慕天 2016/08/21 19:10 點閱 1929 次

《時代雜誌》 Time Magazine
曾經,它是承載著「信息無國界」願望的理想國;現在,它卻是憂鬱症和散發「負能量」的源頭。心理學家指出,網路的「解鎖效應」,諸如匿名性、隱蔽性、去權威性,使人際社會千百年累積的倫理框架一下消失;人們以鍵盤和滑鼠當刀槍使,並透過智慧型手機戳穿了我們的心腸。

稱這種文化為「網路小白」(internet trolls)現象吧。他們在網上以各種方式激怒和騷擾人,從留言洗版、仇女、肉搜並散佈他人個資,他們以此取樂「刷存在感」,並要受害者理解他們那種「認真你就輸了」的「幽默感」。

2011年,他們曾群起跑到離世者的臉書留言,譏笑他們亡故的遭遇。對發表不受歡迎言論的公眾人物使以「水軍攻擊」和言語霸凌,就更不在話下。在這種網路文化裡,人數弱勢的宗教、少數民族、女性,以及性少數多半是被淹沒及霸凌的一方,以致於他們甚至在網路發言時出現總是在自我言論審查的「寒蟬效應」。

《時代雜誌》調查發現,特別在「女記者」這行,幾乎有半數都曾被網路讀者侮辱咒罵,而沮喪到幹不下去的地步。

現行的法律體系以及警察反應能力嚴重滯後,因此如何因應網路小白端賴個人智慧。「伸手不打笑臉人」自然是個不錯的因應方式。只是我們可以想像:一位報導中東的白人男記者或許不懼自稱恐怖份子的死亡威脅留言,但一名青春期少女,卻可能因為自拍照下亂入一則「粉刺好噁心,可以去自殺了」的陌生留言,而羞憤上吊。

「他們曾用網路,殺死一名少女。」只是「他們」是誰?「鄉民的憤怒」真的存在嗎?套句莎士比亞劇中人物馬克白的名言,「白癡」的行為是「喧囂且憤怒(full of sound and fury)」,但網路小白則「徒然喧嘩、卻不憤怒(all sound and no fury)」。換句話說,他們的激情只是偽裝;互聯網其實是個懦夫的世界。

http://time.com/4457110/internet-tro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