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的嚴冬 看不到盡頭 (李武忠)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6/05/16 16:48 點閱 1741 次
台灣的石斑魚養殖技術已不如中國,新政府應重整政府與民間的研發人力與資源,拓展國內外市場,創造產業優勢。(photo by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
台灣的石斑魚養殖技術已不如中國,新政府應重整政府與民間的研發人力與資源,拓展國內外市場,創造產業優勢。(photo by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

國內媒體報導台灣青斑被中國龍虎斑打趴,台灣石斑魚養殖產業出現危機,其實這樣的情景早在預料之中。這些年在政府全力推動下,國內掀起養殖石斑魚熱潮,養殖面積及產量在短期內呈倍數成長分別到達2500公頃及26214公噸,產值超過84億元。

除少部分供國內銷售外,多數以外銷為主,其中九成九以上輸往中國(含香港),每年雖然為台灣賺進近2億美元外匯,成為兩岸簽訂ECFA最大亮點,卻也潛藏市場單一化的危機。

中國水產養殖勝台灣

同樣的,我國政府亦忽略了中國為全球最大的水產養殖國家,產量高居全球之冠,不但擁有水土及人力資源優勢,且不斷從台灣及世界各地引進新品種、技術及人才,部分養殖種類如石斑魚、吳郭魚、歐洲鰻、對蝦等品質及規模更超越台灣,在國際市場獲得佳評。

例如中國大陸石斑魚養殖主力的珍珠龍膽石斑(俗稱龍虎斑),由於具有生長周期短、抗病力強、價格高等優勢,該品種消費市場接受度明顯優於台灣石斑魚養殖主力的青斑,且較台灣另一石斑魚養殖種類龍膽石斑平價,將成為未來石斑魚消費市場的主流,凡此均導致近來台灣石斑魚出口數量及價格大幅下滑,已經嚴重威脅台灣石斑魚養殖產業,已引發養殖業者恐慌。

一旦520過後,若兩岸無法維持和平穩定交流,中國官方對台灣石斑魚、甲魚蛋、鳳梨釋迦等極可能設下非關稅障礙(如禁奢令、加強檢驗檢疫、獎勵在地優先等),屆時台灣石斑魚產業將雪上加霜,新政府必須提出有效的因應對策,別讓石斑魚成為政治博奕的犧牲品!

應革新養殖技術

為此,新政府應該重新整合政府與民間的研發人力與資源,善用先進的生物技術、積極育成更具經濟價值的石斑魚新品種,建立完全養殖技術;嚴格執行養殖過程藥物管控並建立安全認證標示,供消費者識別。

在政策上則是鼓勵企業、廠商透過契作方式來確保生產端的養殖利潤與品質;在行銷方面,鑑於過去台灣養殖之石斑魚係以活魚型態販售為主,且體型偏大,國內消費者接受度未普及,若能配合越來越多外食人口及職業婦女人數增加,透過國內優越的加工技術,讓石斑魚產品能符合不同消費群的需求,才能有效拓展國內外市場,充分發揮六級化(1生產×2加工×3行銷)產業優勢,來幫助國內養殖戶脫困。新政府千萬別把錯脈開錯藥方,讓石斑魚嚴冬看不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