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新南向政策恐難救經濟(林建山)

林建山 / 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2016/02/01 19:28 點閱 2287 次
蔡英文看到了民怨既已橫生,乃在第一次政見會上喊出了脫鉤中國市場的「新南向政策」,就是希望把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貿易。(photo by 蔡英文粉絲頁)
蔡英文看到了民怨既已橫生,乃在第一次政見會上喊出了脫鉤中國市場的「新南向政策」,就是希望把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貿易。(photo by 蔡英文粉絲頁)

2015年梢,正值台灣經濟逼近頹退衰敗的崩塌邊緣,國內消費力熄火、投資營運不興、國民經濟信心大淪喪,對外則出口外銷連11黑、廠商企業大外移、社會資金大流失時刻,大家都期待政府能夠儘速找到解方,趕緊振興台灣經濟。

但是,原本最有條件能量可以立即拉抬、救助台灣經濟災火旺燒的「近水」中國經濟大市場機會,卻早已在過往幾年中,因為反對黨派及反課綱新生世代的仇中敵意氣焰下,阻滯了兩岸服貿、貨貿協議談判,乃至所有民間層次的兩岸產業企業經濟合作計畫的推進,於是根本切斷了彼此可以互援互助的經濟連通管路。

全球新興「世界工廠」美景

其時當選機會最大的台獨旗手蔡英文,看到了民怨既已橫生,乃在第一次政見會上喊出了脫鉤中國市場的「新南向政策」,就是希望把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貿易,及從中可以獲利順差之現實與機遇,通通都移轉到東協國家新組成的東協共同市場(AEC)去。

不過,對未來台灣之長程外向經濟發展,「新南向政策」的夢幻價值,可能更遠遠高過於其現實開發價值與前瞻性。至少有幾項現實條件,讓「新南向政策」根本取代不了中國既有對台灣未來的價值地位。

第一是,可替代性的價值率不夠高。AEC本身的市場規模及發展性,在可預見未來,都還是相當大落差地遠遜於中國內需市場的規模與潛力,尤其,台灣可以在中國的獲利機遇與獲利空間,其能取自於AEC的可能替代率,恐怕連20%的水準都達不到。

第二是,可中轉全球性國際大市場的機率與競爭力都遠小於中國。中國經濟已從「最大世界工廠」轉變為「大世界工廠兼大世界市場」或「最大潛力世界市場」,其購買力的量與質規模水準固不在話下,尤其做為「世界工廠」的功能角色、世界聯網關係及國際競爭力,更是可預見時間內,AEC所萬萬無法企及的。

拿不到AEC「入門票」

第三是,台灣邁向AEC更須面對超高「進場門檻」障礙,難以突破。未來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要能成功順利,就必須要先解開「鎖國自閉政策」所設下的「對外經貿往來絕對不能輕易鬆綁也不容輕易放任自由開放」的諸多阻礙前進的「綑仙索」。

特別是,針對中國所設下的「不得黑箱」障礙,尤其讓台灣的擴大FTA以及參與東北亞經濟圈、RCEP、FTAAP等區域經濟整合之機會,成為不可能。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反服貿貨貿,更使台灣拿不到AEC「入門票」。

所以說,蔡英文選前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很可能會是爆炸不開的「啞巴彈」一枚,只會有虛幻,不會有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