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台灣的,是柴契爾或梅克爾?(陳清泉)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6/01/24 20:00 點閱 2164 次
台灣需要一位堅定信念的柴契爾夫人,更要有能夠一步一步慢慢來的梅克爾。(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需要一位堅定信念的柴契爾夫人,更要有能夠一步一步慢慢來的梅克爾。(photo by wikipedia)

統治台灣的,是柴契爾或梅克爾?

蔡英文以689萬多票當選新任總統,身為華人世界第一位女性國家領導人,台灣未來4年將交由她掌舵,人民望治心切,希望她能像柴契爾或梅克爾,分別帶領英、德兩國走出困境。蔡英文總統上任後,除了推動政治改革外,也必須是一位「搶救經濟大兵」,可謂任重道遠。

【效柴契爾救經濟】
台灣能否移植柴契爾主義,振興已然陷入困頓的經濟?又或者,蔡英文就任總統之後,能否像梅克爾一樣,拋開意識型態的糾葛,主動謀求與中國建立密切關係?以大陸市場的經濟規模,提出新經濟策略,提振台灣的出口,帶動經濟成長解決台灣眼前所面臨的經濟困境?

台灣的政經環境正面臨與當年柴契爾夫人執政時期的英國相同的處境。老態龍鍾的帝國呈現低成長、高失業、政府失能、人民不滿;台灣在馬英九總統執政8年後,也是如此。柴契爾夫人上台被人民寄予厚望,而蔡英文挾56.1%得票率,也將在人民的期待中上任。

不同的是,1970年代,資本主義陷入危機,強調經濟自由和個人自由相互依存,主張在國家干預下強調經濟自由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興起,並在柴契爾強勢推動政策下,成功挽救頹廢的經濟景況,而台灣在經濟自由主義主導下,卻出現持續近二十年的悶經濟。

柴契爾上台後,以政府改造為施政主軸,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鬆綁勞動市場、金融市場、限制工會權力、調降稅率等政策,以自由經濟提升英國的競爭力。但英國也因奉行自由經濟準則,得以從工業社會轉型為現代化服務業社會,但卻導致國內傳統產業衰退、失業人口增加、貧富差距擴大的惡果,人民為此怨聲載道。

【學梅克爾穩健領導】
台灣這幾年同樣面對衰退、失業、低薪、貧富差距擴大的情況,所產生的相對剝奪感,不僅強化公民意識和自覺,也因此展開波瀾壯闊的公民行動,挑戰馬英九政府的統治正當性。

柴契爾主義能夠重建英國的主因在於身為國家領導者的意志力和執行力。柴契爾夫人通過明確的價值觀和堅定的信念,以及對重返大英帝國榮耀的使命感,面對各方嚴厲的抨擊與強大的政治壓力,始終展現過人的意志,絕不妥協。

德國總理梅克爾謹慎、穩健與保守、務實與傾聽的領導風格,帶領德國度過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經濟復甦後的德國成為歐元區「基石」。梅克爾無懼於有話直說,以強硬作風處理希臘危機,被比喻為希特勒,卻又在歐洲難民危機,力排眾議接納難民,展現領導者的道德勇氣,被視為「歐洲的良心」。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除了推動政治改革外,也必須是一位「搶救經濟大兵」,不可不謂任重道遠。台灣需要一位擁有堅定信念的政治家柴契爾夫人,更要有能夠「一步一步來」(step by step)的梅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