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事件 衝擊梅克爾執政之路(陳清泉)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6/01/13 17:48 點閱 1805 次
科隆跨年夜的多起性侵案,迫使德國總理梅克爾必須收回先前接納難民的承諾。(photo by Wikipedia)
科隆跨年夜的多起性侵案,迫使德國總理梅克爾必須收回先前接納難民的承諾。(photo by Wikipedia)

德國第四大城科隆在跨年夜發生移民與難民集體性騷擾女性事件,後續政治和社會效應延燒,也正衝擊梅克爾執政之路。

科隆當地原本是「氣氛輕鬆、慶祝活動平和」的跨年夜,陸續發生移民與難民集體性騷擾數女性事件,在以開放、寬容民風著稱的城市,已引發排外聲浪。包括新一波難民在內的德國移民成為箭靶,科隆警察局局長亞伯斯因此下台。

【56%德國民眾憂心】
梅克爾對難民採開放政策,去年約有110萬名難民湧入德國,但是德國正逢進入中老齡化社會的轉型階段,難民進入德國後,逐一浮現社會安全和經濟問題,甚至因穆斯林人口增加所造成的人口結構變化,衍生出「文明衝突」的陰謀論。

德國人民對梅克爾接納難民的政策,看法分歧,大約有16%認為,對德國經濟有正面助益;20%認為接收難民有助於提升對德國形象;但卻有高達56%民眾憂心難民將會壓縮德國人民的就業機會,為社會福利制度帶來危機。

【科隆事件已改變一切】
科隆跨年夜事件的影響,正如同基民黨副主席波菲爾所說的:「科隆事件已經改變一切。」從科隆女市長芮克建議女性「要和男性保持一臂長度的距離」來看,原本支持接納難民的民眾的態度怕會因此動搖,甚至德國社會信任遭到破壞,而原本意見相左的兩派人士將會持續對立,影響社會的和諧。

梅克爾為爭取黨內同志和友黨的支持,對難民立場作出修正和政治妥協,簡化遣返犯罪難民的做法不足以平息眾怒,勢必要在其他政策上有更多讓步,比如減少接納難民人數、嚴格的管制、篩選難民措施,降低對難民的補助相關福利規定。

贊成從嚴修法,將罪名確立,即使只判緩刑的難民都須驅逐出境。而這起事件更讓原本反對難民進入德國的極右派組織和政黨得到更多民眾的支持,反難民/移民的社會運動累積更大的動能。

【恐影響第四任期】
梅克爾在基民黨聲望如日中天,可望在2017年贏得第四個總理任期,但其實她第三任任期並不輕鬆。在國內,儘管德國失業率僅有6.8%,遠低於歐元區12.1%的平均失業率,但是面對愈來愈高漲的調整最低工資聲浪,以及歐洲其他國家對梅克爾堅持撙節措施和難民政策有所不滿,梅克爾對上述兩大問題的政策思考和對已是這一任期的考驗。

一言以蔽之,科隆事件不僅衝擊梅克爾的難民政策,甚至歐洲其他採取開放政策的國家,恐怕也會隨之改變策略,如此一來,來自中東和北非的難民處境將更加險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