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得主迪頓 曾助建華人資料庫

鄭國強 2015/10/13 20:58 點閱 5900 次
迪頓的理論指出,同樣所得增加,在窮人身上的消費作用明顯高過富人。(photo by 鄭國強/台灣醒報)
迪頓的理論指出,同樣所得增加,在窮人身上的消費作用明顯高過富人。(photo by 鄭國強/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國強台北報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Deaton)和海峽兩岸都深具淵源,他曾協助中央研究院建立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台北商業大學財金系教授楊浩彥與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曾以Deaton著名的「AIDS」(近似理想的消費體系)模型,分析健保支出,作為建構二代健保制度的重要依據。

「迪頓擅長計量模型、調查、個體經濟,在中研院建構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時擔任顧問,對台灣的家計調查報告影響很大。」郭迺鋒表示,迪頓對貧窮與富人之間的消費行為感到興趣,尤其研究開發中國家,因此在建立資料庫時,時常需要往返台灣與大陸。

郭迺鋒指出,在1993年時,台灣家庭高儲蓄率與高經濟成長率引起他的興趣,還來台蒐集資料並與Paxson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上發表了一篇對台灣的研究「Saving Growth and Aging in Taiwan」。據悉,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也曾利用迪頓的模型計算「多少個孩童的消費量等同於一個成人」,以協助估計家庭開支。

「迪頓擅長消費體系實證,各種消費函數的應用。」楊浩彥指出,Deaton著名的AIDS(近似理想的消費體系)模型分析各項支出之間的消長關係,因此在朱澤民擔任健保局總經理時期,為了二代健保制度形成,了解家庭的健保支出,特別以迪頓的理論分析家庭單位的健保支出,成為公共政策制定重要參考。

「迪頓的理論指出,同樣所得增加,在窮人身上的消費作用明顯高過於富人。」楊浩彥還以最近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捐贈70億元股利收入為例說,這70億元若按照迪頓的說法,分配給一般民眾對整體的消費支出影響更大。或者說,現階段台灣追求經濟成長,反不如去改善所得分配。